二.南洋歸來
小霞的母親姓謝名賽娥,人叫逸娥 。1925年1月17日出生于窮鄉僻埌的東橋鄉卓坑村。
上過幾年私塾有點文化的外公在閩江邊的大安碼頭開了一家雜貨店,因為經常受到土匪的搶掠和騷擾,母親三歲那年,外公帶上她兄妹和外婆飄洋過海投靠在馬來西亞的舅公家。
初來乍到,寄人籬下,一家四口人處處小心謹慎,勤勉做事。母親逸娥小時候長得乖巧可愛,父母兄長對她疼愛有加。長到八歲時上了兩年學就輟學幫助父兄管理一個橡膠園。
橡膠園里密密的橡膠樹高大挺拔,樹底下雜草叢生,毒蛇時常出沒,蚊蟲螞蝗嗡嗡作響,條件很惡劣。
因為在溫度較低的情況下橡膠乳才會出得多流得快,因此橡膠園的工人每天都是凌晨趁著太陽還沒出來就早早去割膠。
10歲的逸娥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頭包花頭巾,腳穿長靴,手提馬燈奶桶小刀,揉著惺忪睡眼,屁顛屁顛地跟在父兄后面,踩著荒草沐著晨露來橡膠園里勞作。
每當她看到那濃稠的乳白色膠奶從樹干里汩汩地流淌進小桶時,心里就會產生一種莫名的高興。
有一次,她不小心走了神,鋒利的小刀一下子劃到了大拇指上,頃刻血流如注,從此留下了一道小小的疤痕。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在遙遠的異國他鄉,拉讓江畔,許多個寂靜的夜晚,在橡膠園的草寮里,母親兄妹倆依偎在大人的身邊仰望著家鄉的方向,眺望著天空中明亮的圓月和閃閃的星星,輕聲朗誦著中國的古詩:
? ? ? ? ? 床前明月光,
? ? ? ? ? 疑是地上霜。
? ? ? ? ? 舉頭望明月,
? ? ? ? ? 低頭思故鄉。
? ? ? ? 獨在異鄉為異客,
? ? ? ? 每逢佳節倍思親。
? ? ? ? 遙知兄弟登高處,
? ? ?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 ? ? ……
傾聽外公娓娓道著《西游記》、《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三國演義》、《水滸傳》等許多美麗的傳說與故事。
聆聽外婆講述家鄉里的趣聞軼事;
為了多掙點錢早日回國,一家人每日早出晚歸風里來雨里去,辛勤勞作。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南國櫵風椰雨,烈日炎炎,蚊蟲叮咬,惡劣的自然環境磨練了母親吃苦耐勞的精神;豐碩甜美的稻米果漿滋養了她健康的身體和紅潤的面盤;
不同的地域人情豐富了她的見識,開闊了她的視野;與素不相識的外邦人接觸,培養了她待人接物的良好品行。
她的賢淑溫良恭儉讓,除了天生的秉性外,則離不開與勤勞善良的外公外婆朝夕相處,耳濡目染的言傳身教。
時間如過隙馬駒,屈指一算來南洋不覺十年。
外公外婆經常念叨,被他們扔在離家鄉二十里地的小箬村給人當童養媳,五歲的大女兒。每當想起站在碼頭上與他們告別哭成淚人樣單薄身影的女兒時,兩位老人總是淚流滿面,唉聲嘆氣,夜不能寐。
一日,一家人終究逃不過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歸心似箭,買舟歸旋。
經過一路舟車勞頓,一家人終于回到魂牽夢縈闊別十年的家鄉。
在平原地帶橋東鄉古街橋頭處買下一塊地皮,建店鋪經營雜貨生意,取名《公和號》。
與店鋪咫尺之隔的橋頭有一棵百年老榕樹,枝干遒勁,盤根錯節,髯須飄飄像架豎琴,枝繁葉茂遮天蔽日;
樹上鳥兒啾啾,蝴蝶翩翩;樹下溪水清清,淙淙流淌。“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生意興隆,一家人暫且過著平淡而安靜的生活。
由于剛回來一時不適應,水土不服,小霞的母親害了場傷寒病。這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時好時壞病怏怏的竟拖延了兩年。后來在老中醫的精心調治和家人的細心護理下,身體才慢慢康復。
大樹底下好乘涼。恢復了身體的母親經常跟鄰居少男少女們一起在大榕樹底下玩耍,摩挲著皺巴巴的老人筋脈似的根須,攀著溝壑縱橫的老樹干爬上又爬下。
深秋,撿著紅豆豆似的小榕果吃得滿嘴流“膿”;炎炎六月天,在樹蔭底下卷褲管捧簸箕,噗通噗通地踩著涼颼颼的溪水摸魚蝦,擊水玩水漂……
母親逸娥愉快地過著一段難得的少年不識愁滋味的生活。
(圖片來自網絡)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