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準備科目一的卻弄得我夠嗆,開始花了兩天做了駕照寶典上的一千三百道題目,結果發現與駕校建議的駕校一點通的一千三百道題目不太一樣,于是翹了一上午的課,做完了另外的一千三百道題目,除了獲取的為數不多的知識以外,只剩下頭暈目眩了,下午,匆匆的去體檢,又翹了一節語文課,一直處于狂奔的狀態,精疲力盡談不上,滿身大汗卻是真的,至此,我想表達的是:大學里的課程數量安排真的是有待商榷了,
在我們學校,除了上課時間,剩下的只是排隊與夜生活了,白天的生機勃勃基本上都被貢獻給學校了——所謂的積極向上,學習先進的理論知識,而且毫不夸張的說:大部分題目真的很讓人心灰意冷,信心全無,當然,一般官方的解釋是——學生不夠吃苦耐勞,認真學習,勤學苦讀,甚至舉出了很多中國古代的頭懸梁,錐刺股等一系列在我看來有些愚蠢的自殘行為,反而成為了當代知識分子所要熟知的’“理論基礎”,實在讓我感覺到一絲怪異,當然,老師們從小也會強調只是學習他們的精神,而不是行為,但是,用錯誤本身創造的價值,這種價值本身就是有問題的,我從來不相信人在將要渴死的時候不喝臟水,在水源充足的時候,非要以臟水度日,所以,環境本身就帶有很大的影響,以錯誤的環境得出的結論向來都是片面的——根本無法作為直接的參考對象,所以,自小刻苦學習的我們,大部分學習的知識,都只不過葬送給了時間罷了。真正記住的,實用的,因該只是最讓人不屑的義務教育了吧。
我有一個不得不說的例子,科學家窮其一生提出的公式,在一節不知足一個小時的課堂上就能被學生輕松理解了?整整幾千字的證明過程,學生每一部都能清楚的看懂了?或許學生時期,了解并套用公式,才是學生真正需要的吧,老師們向來告誡我們不要囫圇吞棗,要真正理解公式,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愛因斯坦的e=m*c^2高中生基本上都知道,請問又有幾個人能明白這個公式的由來與原理呢?就像猴子一旦知道人的祖先跟他們一樣,猴子就能跟人一樣嗎?完全是自欺欺人,學習著自己永遠都不知由來的知識,真不知道是學生的智力不夠,還是教育機構的存心刁難,或是深謀遠慮呢?
只有學習自己真正能理解前因后果的知識,才能熟悉的運用于現實生活中。光憑記憶力的理論學家,或許只是只是會說話的累贅爾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