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關閉宮門及京城門,分遣萬騎收捕諸韋氏親黨。斬太子少保、同中書門下三品韋溫于東市之北。中書令宗楚客穿上喪服,乘青驢逃出,到了通化門,守門者說:“你是宗尚書。”扯下他的布帽,拖下來斬首,并斬了他的弟弟宗晉卿。相王李旦奉少帝登臨安福門,撫慰曉諭百姓。
當初,司農卿趙履溫傾盡國庫去供奉安樂公主,為她修建宅第,筑高臺,挖水池,永無休止,把自己的紫色官服掖到腰際,伸長脖子為公主拉牛車。公主死,趙履溫飛馳到安福樓下,舞蹈叩拜,高呼萬歲;萬歲還沒喊完,相王命萬騎將他斬首。百姓怨恨他的勞役,爭相割下他的肉,立即割盡。
秘書監、汴王李邕娶韋后的妹妹崇國夫人,與御史大夫竇從一各自親手斬下自己妻子的首級來獻。李邕,是李鳳的孫子。
左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韋巨源聽到變亂消息,家人勸他逃匿,韋巨源曰:“我身為大臣,豈可聞難不赴!”走出到都街,為亂兵所殺,時年八十歲。
于是砍下馬秦客、楊均、葉靜能等人首級,與韋后尸體都送到街市示眾。崔日用將兵誅殺諸韋于杜曲,襁褓中的嬰兒也無一幸免,諸杜氏被濫殺的也不止一個(韋家、杜家住在一個區,稱為韋曲、杜曲,相當于韋家莊、杜家莊挨在一起,韋家勢力大,有的侵入杜家地盤建房居住,屠滅韋家,杜家被殺錯的不止一人)。
當天,赦天下,說:“逆賊魁首已誅,其余支黨一概不問。”封臨淄王李隆基為平王,兼知內外閑廄(掌管御馬),統領左右廂萬騎。薛崇簡賜爵為立節王。任命鐘紹京暫任中書侍郎,劉幽求暫任中書舍人,都參知機務。麻嗣宗為代理左金吾衛中郎將。武氏宗屬,幾乎誅死流放殆盡。侍中紀處訥走到至華州,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張嘉福走到懷州,都逮捕斬首。
六月二十二日,劉幽求在太極殿,有宮人與宦官令劉幽求撰寫詔書,立皇帝的母親為太后,劉幽求說:“國有大難,人情不安,先帝還未下葬,馬上立太后,不可。”平王李隆基說:“這樣的話不要隨便輕率說出口。”
派遣十道欽差,帶著璽書到各地宣告撫慰,兵到均州宣慰譙王李重福。貶竇從一為濠州司馬。諸公主府官全部撤銷。
六月二十三日,太平公主傳少帝命,請讓位于相王,相王堅決推辭。任命平王李隆基為殿中監、同中書門下三品,任命宋王李成器為左衛大將軍,衡陽王李成義為右衛大將軍,巴陵王李隆范為左羽林大將軍,彭城王李隆業為右羽林大將軍,光祿少卿、嗣道王李微為檢校右金吾衛大將軍。李微,是李元慶的孫子。任命黃門侍郎李日知、中書侍郎鐘紹京并為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平公主之子薛崇訓為右千牛衛將軍。
李隆基有兩個家奴:王毛仲、李守德,都驍勇善騎射,常侍衛左右。李隆基進入禁苑中時,王毛仲逃走藏起來,沒有跟從,事情平定后幾天才回來,李隆基也不責備他,仍破格提拔為將軍。王毛仲,本是高麗人。
汴王李邕貶為沁州刺史,左散騎常侍、駙馬都尉楊慎交貶為巴州刺史,中書令蕭至忠貶為許州刺史,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韋嗣立貶為宋州刺史,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趙彥昭貶為絳州刺史,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湜貶為華州刺史。
劉幽求對宋王李成器、平王李隆基說:“相王以前本來就是皇帝,眾望所歸。如今人心未安,家國事重,相王豈得執守小節,不早即位以鎮天下嗎!”李隆基說:“大王性格恬淡,不把世事放在心上。雖有天下,尚且讓給別人,何況親哥哥的兒子,他怎么肯替代呢!”劉幽求說:“眾心不可違,大王雖然想獨善其身,又把社稷怎么辦!”李成器、李隆基入見相王,極力勸說,相王于是同意。
六月二十四日,少帝在太極殿東廂,面朝西方,相王立于先帝靈柩旁,太平公主說:“皇帝想要以此位讓給叔父,可以嗎?”劉幽求跪下說:“國家多難,皇帝仁孝,追蹤堯、舜,誠然符合大公無私之道;相王替代侄兒,責任重大,而對侄兒的慈愛更深。”于是以少帝詔書,傳位于相王。當時少帝還坐在御座上,太平公主上前說:“天下之心已歸相王,這不是你的座位!”于是提著他的衣領拉他下來。睿宗即位,登上承天門,赦天下。封少帝仍為溫王。
任命鐘紹京為中書令。鐘紹京少年時為司農錄事,掌管朝政之后,隨心所欲,縱情賞罰,眾人都厭惡他。太常少卿薛稷勸他上表禮讓,鐘紹京聽從。薛稷入宮,對皇上說:“鐘紹京雖有勛勞,但一向無才無德,又是低級小吏出身,一旦身居宰相,恐怕有失圣朝觀瞻。”皇上也認同。六月二十六日,改任為戶部尚書,不久外放為蜀州刺史。
10、
皇上將立太子,因為宋王李成器是嫡長子,而平王李隆基有大功,猶疑不能決。李成器推辭說:“國家安則以嫡長子為先,國家危則以有功為先;如果違背這適宜的做法,則四海失望。臣死也不敢居于平王之上。”一連好多天,涕泣流淚,堅決請求。大臣們也多說平王功大,應該立平王。劉幽求說:“臣聽聞,除天下之禍者,當享天下之福。平王拯社稷之危,救君親之難,論功勞為最大,論品德為最賢,無可懷疑。”皇上聽從。
六月二十七日,立平王李隆基為太子。李隆基再上表,要讓給李成器,皇帝不許。
華杉曰:
李成器在睿宗李旦上一次做皇帝的時候就是皇太子,到睿宗降為皇嗣,武則天冊授成器為皇孫,所以,睿宗再次登基,他做皇太子是“理所當然”,但是,他卻能看到,沒有什么是理所當然,主動讓位,而且終身恭謹自守,不妄交結,不預朝政,為玄宗所重,死后追謚為“讓皇帝”,表彰他的讓國之賢。
李隆基兄弟五人,當初號稱“五王”,終身形影不離,親密無間,就是因為有李成器這個大國。李隆基為他寫下悼詞:
大哥孝友,近古莫儔,嘗號五王,同開邸第。遠自童幼,洎乎長成。出則同游,學則同業,事均形影,無不相隨。頃以國步艱危,義資克定,先帝御極,日月照臨。大哥嫡長,合當儲貳,以功見讓,爰在薄躬。既嗣守紫宸,萬機事總,聽朝之暇,得展于懷。十數年間,棣華凋落,謂之手足,唯有大哥。令復淪亡,眇然無對,以茲感慕,何恨如之。然以厥初生人,孰不殂謝?所貴光昭德行,以示崇高,立德立名,斯為不朽。大哥事跡。身歿讓存,故冊曰讓皇帝,神之昭格,當茲寵榮。
李隆基開創開元盛世,李成器則一生安享富貴尊榮,《新唐書》評論說:
睿宗有圣子,一受命,一追帝,三贈太子,天與之報,福流無窮,盛歟!
11、
武則天大圣皇后恢復舊號為天后。追謚雍王李賢為章懷太子。
12、
六月二十八日,任命宋王李成器為雍州牧、揚州大都督、太子太師。
13、
把溫王李重茂安置于內宅(軟禁,防止野心家利用他發動變亂)。
14、
任命太常少卿薛稷為黃門侍郎,參知機務。薛稷因為擅長書法,皇上還居于籓邸時就侍奉在側,他的兒子薛伯陽娶仙源公主為妻,所以擢升為宰相。
15、
追削武三思、武崇訓爵位和謚號,砍開棺材,暴曬尸體,鏟平墳墓。
16、
任命許州刺史姚元之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宋州刺史韋嗣立、許州刺史蕭至忠為中書令,絳州刺史趙彥昭為中書侍郎,華州刺史崔湜為吏部侍郎,都擔任同平章事。
17、
越州長史宋之問,饒州刺史冉祖雍,被控諂媚依附韋氏、武氏,都流放嶺南。
18、
六月二十九日,立衡陽王李成義為申王,巴陵王李隆范為岐王,彭城王李隆業為薛王;加太平公主實封滿萬戶。
太平公主沉著機敏,多有權略,武后認為她很像自己,所以在兒女中唯獨得到寵愛,經常參預密謀,但是畏懼武后嚴厲,不敢招權弄勢;等到誅殺張易之,公主也有出力。中宗時代,韋皇后、安樂公主都畏懼,又與太子李隆基合作,誅殺韋氏。既屢立大功,更加受到尊重,皇上經常與她圖議大政,每次奏事,坐下談話都超過預定時間;或者有時她沒有入宮朝見,宰相就到她家里咨詢意見。每次宰相奏事,皇上都問:“與太平公主商量過沒有?”又問:“與三郎商量過沒有?”然后批準。三郎,就是太子李隆基。公主想要的,皇上沒有一件不聽,自宰相以下,擢升或貶降都在她一句話。她舉薦的官員,一下子擢升到顯赫高位的,不可勝數,權傾人主,門庭若市。她的兒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簡都封王,田園遍布京郊,收購遠方珍寶器玩,遠至嶺南、蜀地,輸送的人在道路上連綿不絕,生活享受,跟皇宮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