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讀紅樓,會發現曹公喜歡給人物作定評,比如襲人是賢,晴雯是勇,平兒是俏,金釧是烈,趙姨娘是愚,還有薛姨媽,是慈。
書中塑造了多個母親形象,卻只有薛姨媽當得起“慈母”的稱號。
1
薛姨媽屬于標準的傳統女性,不識字,人生的目標就是生兒育女,相夫教子。喪夫之后,守著一兒一女安然度日。
因為送女兒入宮待選,一家三口遠離家鄉,借住在妹妹家,因此見證和參與了賈府的諸多事務。
在這個過程中,薛姨媽以慈母之心,慰藉了孤女林黛玉漂泊無依的心。
第五十七回,曹公用了三個極具溫暖感的字來形容薛姨媽對黛玉的關懷:慈、愛、慰。
這一天,薛姨媽和寶釵母女不約而同地來瞧黛玉,言語間,寶黛不自覺地與母親親昵,引得黛玉眼熱。
“你瞧,這么大了,離了姨媽他就是個最老道的,見了姨媽他就撒嬌兒。”
強大如寶釵,都能在母親情里撒嬌,五歲喪母的黛玉,又怎能不眼熱呢?
以黛玉多愁善感的性子,眼熱之余,難免傷感起來。
黛玉聽說,流淚嘆道:“他偏在這里這樣,分明是氣我沒娘的人,故意來刺我的眼。”
每次讀到這里,我都有被敲醒之感:進了賈府的黛玉,看似倍受寵愛,待遇和寶玉一樣,但又有誰曾給過她溫暖的懷抱?誰又給過她親密的關懷?
原來,所謂寄人籬下的疏離感,主要來自親密關系的缺乏。再好的物質條件,也給不了家的歸屬感。
2
黛玉的傷感,瞬間就點燃了薛姨媽心底慈愛的火苗,她一邊給了黛玉親密的撫摸,一邊說出了一番肺腑之言。
“好孩子別哭。你見我疼你姐姐你傷心了,你不知我心里更疼你呢。你姐姐雖沒了父親,到底有我,有親哥哥,這就比你強了。我每每和你姐姐說,心里很疼你,只是外頭不好帶出來的。你這里人多口雜,說好話的人少,說歹話的人多,不說你無依無靠,為人作人配人疼,只說我們看老太太疼你了,我們也洑上水去了。”
這一番話,道出了黛玉真實的境遇:她收獲的關心,不過是為了逢迎賈母,是做給賈母看的。
虛情假意的多,真心實意的少,也怪不得黛玉活得像只刺猬,逮誰刺誰了。
薛姨媽的愛撫,喚醒了黛玉內心的柔情,主動認了干娘,漂泊的心總算找到了一個歸屬地。
3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薛姨媽的這份慈愛,來自女人天性中的母愛。相比于她的姐姐王夫人的嚴肅認真,薛姨媽更趨向于隨性,沒有什么條條框框。對黛玉是如此,對香菱是如此,對邢岫煙也是如此。
她是性情上最接近賈母的人,愿意把愛撒播給每一個人。但她也和賈母一樣,慈愛太滿,失去了原則,因此培養出了薛蟠這樣的敗家兒子。
薛蟠一出場,就因為搶奪香菱(英蓮)而打死了無辜的馮淵,也因此被廣大讀者定性為惡人。
其實,薛蟠不惡,他從來沒有害人之心,曹公給他的定評也是一個字:呆。
他是個唯我獨尊的霸王,但并非惡霸王,而是呆霸王。
他的呆,也是源于沒有原則,這是母親帶給他的。
4
薛蟠可以稱得上是個惹禍精。
因為打死馮淵,不僅連累妹妹寶釵落選,而且連累了舅舅王子騰,成為后來被清算的罪名。
因為在學堂濫交,攪得學堂烏煙瘴氣,間接傷害了秦可卿。
因為調戲柳湘蓮,被狠狠揍了一頓,第一次知道了不是什么人都能惹。
他甚至還目無尊長,冒充賈政把寶玉騙去風月酒局。
他把夏金桂娶進了門,又間接害死了香菱,讓這個家從此不得安寧。
如果說薛家注定要走向毀滅,薛蟠就是助推的那一個。他不僅是坑爹,而是坑了全家。
造成薛蟠有如此行為的,就是慈愛的薛姨媽。
慈母多敗兒,紅樓本是一部警示錄,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需要警醒的地方。薛姨媽這個人物的塑造,就是用來警示天下慈母:慈愛之余,需要有一些原則限制,否則就是過猶不及。
對于薛姨媽,可以看得出,曹公的態度是:愛之深,悲之切。
愿天下之慈母都能以此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