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即撰文,文章有等次,有分門別類,我不善撰文,卻羨慕撰文之人,風流倜儻,蕩氣回腸,落筆無聲,卻能蕩起心中波濤洶涌...
寫作于我,是一件充滿敬畏的事,而能寫一手好文則是理想中自己的樣子…
#過去#
小學的時候,老師每個周末都會布置一篇周記,這成了我最苦惱的事。如果說命題作文還有方向可發揮,周記就是純粹的創作。
也許我不是個善于觀察的人,想象力也一般,也許是當時的自己太懵懂,自我意識比較弱,所有能引起我去描寫抒發的無非是些小女孩的簡單心思,今天受的委屈,明天和同學鬧的小矛盾,平鋪直敘,平淡無奇。
記得有一次,一個百無聊賴的周末,一天無非一日三餐加寫作業看電視,實在沒東西可寫了,就寫了一篇流水賬,到現在都印象深刻,大概就是天氣、到了哪、做了什么、然后怎么樣的一個套路,自己都覺得無聊透了!
所以印象中寫作于我而言是不是一件易事,寫好一篇文章更是難上加難!
這樣的情況在五年級的時候稍稍有了些改觀,新來的老師18歲中師剛剛畢業,年輕沒經驗,但卻有更多的想法,也很快獲得了同學們的喜歡。
在她之前我對寫作課幾乎沒有印象,那應該算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寫作課,她帶我們去實地觀察,帶我們去草坪上圍坐聊天,她還真人表演讓我們學會觀察和描寫,至今我都記得她給我們演得那出“飯后一支煙,快樂似神仙的爸爸”的場景!現在回想起來那個畫面,仿佛覺得那個午后她的身上發著光,我們都被帶進了那個寫作的世界里。
為了提高我們的寫作成績,她還給我們安排了小組合作批改,那天16寫作班提出實行小組批改意見的時候,我笑了,想起了老師當年的高招,確實是個好方法,對信心的重建和提高與別人的交流都有幫助,同樣一篇文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卻是這個過程讓我們受益匪淺。
也正是那個時候開始,寫作在我的心里埋下了一顆種子,或許這方面我還有進步的空間,尤其是幾篇評優的文章更是讓我信心倍增。
很快,小學畢業了,初中之后的寫作課就沒什么印象了,基本上進入了作文選式的寫作模式,或許是這方面開悟得晚,需要更多指導,之后就有些停滯不前了。
這期的寫作課,劉主編在一開始就強調了素材的重要性,而在我以前的寫作路上,素材和閱歷一直都是最缺乏的,所以寫的最多的文字估計也就是日記了,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心情寫照。
終了,寫作在過去成了捂著面紗的神秘女子,我心向往之,卻又略感嬌羞...
#現在#
此刻,在這里回憶著自己寫作的前半生,忽然有點唏噓,當年的那顆種子竟一不小心埋了近20年!
我是個理科生,選科的時候雖然文理成績都差不多,但對于寫作我是不敢抱有太多信心的,于是排除法選了理科。
可是陰差陽錯,工作之后的各種場合卻總是要用到文字表達,總結、計劃、報告、心得、論文、專業公眾號投稿等等,連續的折騰有點心力不足,既然和寫作離不開了,那何不好好寫。
世上的任何一次遇見都是緣分,和劉主編的魔鬼訓練營相遇是在有書的一次推送,后來才知道這個算軟文,吸引我的應該是標題中的30歲,或許是而立之年依舊在迷茫著的我想從中找尋下方向,或是內心埋藏已深的寫作夢被激起,我毫不猶豫地報了名。10多天的等待之后,進入了黃埔二期16班,接著遇到了可愛的同學們和能力滿滿的安曼助教。
我是個容易患得患失又多愁善感的人,總是有很多思緒在腦子里徘徊,盡管表面看著平靜,內心已是激起千層浪。有時候一些想法在腦子里醞釀好久始終落不了筆,我把它歸責于拖延癥,沒時間,于是那各種情緒便在內心發酵,久而久之成了影響心情的一個因素。
準確地說,寫作之于我,是抒情達意的宣泄,是記錄美好的畫筆,是整理思想的動力,這些就像菜米油鹽對于生活的必備姓,寫作是理想生活的必備。
現在,我開始鼓起勇氣撩開了她朦朧的面紗,我似乎看到了一絲絲的微笑,一絲絲的光...
#明天#
29天晃然已過,明天就要結營,回首再看劉主編的課程,想不起每一個具體的知識點和具體的例子,但光看標題卻能看出課程的深意即寫作的進階之路:積累-練習-修改-美化-關鍵tips-...,而我則還處在最初的入門階段,寫得不穩,文路比較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執筆而求索。
那日聽劉主編的課,聯想到一個問題,而在聽課的過程中,這個答案也漸漸明朗了。
有人說,這寫作要是變成了一二三的公式,那寫作還是寫作嗎?寫作要有靈感、要有精氣神,而這類東西如何能從技法中學得?所謂的技法通俗地將可以稱為套路,套路太多還是好文章嗎?
萬法歸中,再變幻多端的事物,也有相似可尋,至于其中的靈氣就要靠自己創造了,尤如畫一幅畫、做一個陶、寫一手字,技法相同,可其中的力道火候就得自己把握了,寫無定法,唯走心者贏天下。
未來,寫作于我,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讓我們拿起筆,離心更近、離世界更近、離自我的成就更近!讓我們在此刻,在結營的時候回望自己的初心,不忘初心,不懼未來...
愿你我都能遇見那一天: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最后,很喜歡安曼助教在課程中途和我們分享的,不管是對寫作還是其它事,兼是通用:
王國維語//: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 必經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