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李贄的《童心說》曰:“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為不可,是以真心為不可也。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復有初矣”。由此可見童心之寶貴。
在沙灘上陪兒子玩耍,忽然有話入耳“等我找到了美人魚,我就給你……”“不行的。”我回過頭,發現兩個約莫六七歲的男孩子一邊撿貝殼一邊說著,估計一個男孩子想得到另一個男孩子手中的貝殼而做的承諾,可惜另一個男孩子并不同意。
我笑了一笑,內心涌起一句話“有一顆童心多好!”如果是成年人,肯定不會說出這句話,一是成年人都知道美人魚是童話中的人物,現實中不存在;二是即使你找到了美人魚,肯定也不會輕易和一個貝殼去置換。
這就是孩子的思維,在孩子的眼中,他們自己喜歡的就是最好的,就像在小男孩眼里美人魚肯定很美,但再好也比不過他看中的貝殼;孩子們不會考慮太多,也不會顧忌左右,他們是幸福的,沒有爾虞我詐地選擇,也少了成年人眼中的種種痛苦。如果成年人都有一顆簡單的童心,尊重并積極爭取自己真正渴望的東西,并不計較代價,或許會獲得更多的快樂。
我、孩子、孩子的奶奶一起去逛超市,孩子選了一堆自己喜歡吃的、喝的,回家就想喝飲料,“yt,你自己喝嗎?”我逗趣的說著。“媽媽,我這就打開,你幫我一下行嗎?我給你和奶奶一人拿一個杯子,我們一起喝吧!”我幫孩子打開,和他奶奶一起坐在客廳說話,孩子去了廚房。一會,緩緩悄悄地走到我跟前,“媽媽,謝謝你!”原來他把杯子里倒得果汁滿滿的,怕灑掉了,慢慢走過來。“寶貝,奶奶最辛苦,先給奶奶吧!”孩子接著又去倒了一杯,又是滿滿的,送了過來,最后拿自己的,我們三個碰了一下,我和奶奶不約而同的和孩子說“這果汁喝著真是太甜了!”。
對于分享,在孩子那里,他非常明白誰對她付出多,他們大多最愛的人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他們最想分享的人更是他們,他們非常明白應該對誰好,而這也是成年人做起來很難的事。
如果我們更多的成年人,有一顆童心,懂得對愛孩子勝過愛自己的父母、視你如親的親朋好友給予最恰當的回饋,那社會會更加和諧,也就少了太多的“人情冷暖自知”。
生命短暫,時間寶貴。人總要走過童年,但不可失去童心。世間萬物,斗轉星移,不可能事事都是那么順心如意的。只有童心能讓生命變得多姿多彩,只有童心會使肩膀不再如此沉重,只有童心才能叫生活不再負累重重,也只有童心會令我們擁有最開心的笑容。
保持住一顆童心,你將會驚喜地發現:內心保留著一些童真,擁有了一份童趣,心靈由此充滿了快樂,生活正向我們展開一幅精彩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