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不看國產電影,最近看了兩部曹保平導演的《追兇者也》和《烈日灼心》,這兩部電影都是現實主義題材,可能是前面一部被人罵糟蹋原著太厲害,后一部《追兇者也》有許多處在如今難能可貴的對現實批判的黑色幽默。
我是在云南出生的,昆明下的一個小縣城,兩歲搬回河南時,我說的是云南話,被同村兒小朋友小,叫我小蠻子,現在我已經完全不記得云南話怎么說了,但我記得我被人笑時的尷尬,我媽到現在還是說云南話,只是許多年來多少被同化了一些。但我看到這部《追兇者也》聽著那些云南方言還是非常親切,開心,甚至,我聽得出劉燁最后唱那個RAP里好幾處跑調的云南話。整出電影里他的云南話還可以,不會令人出戲。而且,我覺得劉燁在這部戲里演的很好,演出了神韻,那直勾勾的倔強的眼神,一言不合就要開打的急赤白臉,說的少,做的多的勁頭都非常的云南。
演技論,張譯也非常不錯,他長的挺普通,沒什么特色,但一個好的演員,應該是沒有固定特征的,演什么像什么,就像梁家輝,大學教授,報社總編,警務處長,落魄文人,什么都能演且演什么像什么。張譯演的電影我看的不多,除了這一部就是賈樟柯的《山河故人》,兩出都是方言戲,不同角色類型,感覺都挺傳神的。甚至當年王朔力捧的王子文,并不似傳言般繡花枕頭,也許一切都是和現在相比吧,現在這個錐子臉網紅橫行的時代,王子文都算是比她們強一千倍。
《烈日灼心》情節上有很多被人詬病之處,有影評說為了過審不惜神話警察,但這一部《追兇者也》卻處處對人民警察高級黑。從雙學位到最后的警黑勾結,以及警察拖拖拉拉,一事無成,刑偵能力還不如一個執拗的宋老二。
我覺得這兩部電影都挺好的,尤其是《追兇者也》,因為他的故事和對白都非常接地。是生活本身的樣子,從宋老二這個名字開始,他對自己名聲的珍視(為了孩子和自己的汽修技術和貓哥打架),對風俗傳統的執著(不給挖祖墳求發展),都令人啼笑皆非但又心存敬重。他蠻橫起來自以為是,開車去搶豬陪給受害人。后來真相大白,二話不說買了豬賠給老太太。他的這些行為和他說出來的對白真實所以打動人心。這是一出荒誕喜劇,那些中了五元獎而開心的買彩票的群眾,大巴車上睡的東倒西歪的胖妹都是不錯的安排。唯一我覺得演著演著丟了的線索是貓哥老婆,風言風語傳她外面有人,后來她有帶著孩子跑了。但這里如果再節外生枝,可能會有太多線索反而會給人一種混亂的感覺。所以,斷了也就斷了,像農村里其它風言風語一樣無根無源無結果。
至于剪接手法,見仁見智吧,為了情節的懸疑做一些插敘倒敘是好的,然而這種情節平行發展,不同時空同一時間的剪接,比較現代(像蓋.里奇以及蓋里奇的山寨版寧浩)可能稍微上點年紀的人欣賞不來。這幾年頗多國內導演用這種方法剪接,像前年的《懸棺》(心迷宮)。我覺得這是新銳導演喜歡的小把戲,等技藝純熟,足夠自信駕馭各種技藝,就不會再玩這樣的把戲。
電影最后一節讓倒霉蛋二流殺手董曉鳳仰天長嘆:我這輩子最恨就是奸商。然而還沒等他把話說完就遭一槍爆頭,殺人滅口,底層人男盜女娼還處處受騙。為了自己的名聲不得不自己破案洗冤,而拿著雙學位的派出所大隊長做了什么呢?除了攔下宋老二組織的摩托車隊之外,什么也沒做(王友全那個村兒把宋老二當人販子捉了,說明真的人販子仍然逍遙法外)。電影一開頭就是警官煞有介事的記錄傷口長度,捕捉案發現場的蛛絲馬跡,一個特寫給了刑偵工具箱,然而對不遠處一個顯而易見的重要證據視而不見,一直到最后,對出現沒幾次的警隊,真是從頭黑到腳。
總體來說這部電影挺搞笑的,但我總是想起狼狽不堪的董曉鳳(張譯)坐在街頭簡陋的攤檔,吃了幾次也沒吃到嘴里的那口熱乎乎的小鍋米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