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家書抵萬金
“盡管如此,對于有一天能否親眼看見他,擁抱他,把他摟在懷里,我可一點都不抱希望……媽媽相信有這種可能,我可不信。”
?這封信最終成了訣別,這句話最終成了絕筆。
一位父親的心聲
? ? ? ? 家書是從傅聰20出頭的年齡開始寫起。初讀這本書,感覺就像自己的父母在時時叮囑自己,書信中反復的說著我們都明白的道理,作為身外人的我讀起來也覺嘮叨。當那種渴望為孩子鋪好路,竭盡所能得呵護孩子的那種心境只能用紙張傳達時,在父母心中寫多少遍可能都覺得不夠,這就是千千萬萬父母的心聲。
家長又是朋友
?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系,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于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于是孩子嘗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嘗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于政治運動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當幸福來敲門》—追尋的幸福
追尋夢想和幸福
?命運對他一次一次的打擊,看到一半我都在想,命運有必要把這所有的不幸全部加在一個人頭上嗎?我想這個時侯Chris沒有垮掉只是因為有兒子在支撐著他。他不僅沒有垮掉,而且還樂觀的和兒子做游戲全力以赴的爭取6個月沒有薪水的工作。每天在心里默念關于馬丁路德金關于幸福的理念,他就這樣幸苦的支撐著保護著為他的夢想。
? ?“我生命中的這個階段這個很短的階段叫做幸福”,六個月的奔波他終于得到他想要的,漸漸發紅積蓄眼淚的眼睛,不知所措的雙手,不顧一切懂得狂奔,和兒子激動的擁抱,不要說是幸福來敲門,應該說他終于趕上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