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都說窮養兒子,富養女。
基本論調是:物質上一定要盡量的滿足女兒,這樣女兒長大了就不會被壞小子的一顆糖哄走。
這理論聽起來貌似有理,可仔細一咂摸卻是漏洞百出啊!按照這理論,那些富家女就都是優秀的,窮人家的閨女就都眼界狹小沒出息了?可好像并不是那么回事兒啊!
再說了,有錢的畢竟是少數,像我們這樣沒錢富養的老百姓咋辦呢?
私以為,真正的富養并不僅僅限于物質,更多的是指精神方面。平民百姓如果能做到以下幾條就算是合格的富養了。
愛的富養
擁有愛的能力,才有感受幸福的可能。
我的朋友菲菲,她父母都是企業高管,月薪好幾萬。可是父母感情不好,一直吵吵鬧鬧,在她上初中的時候,父母離異了。父親又娶了一個更年輕的,性情比她媽媽更溫柔的女子。
自此菲菲就和母親一起生活。除了撫養費,父親每個月還會給她打一筆數目不小零花錢。按說在物質上她可一點都不匱乏,不到二十歲的時候就已經出國旅游好幾次了。
可菲菲告訴我她覺得自己一點都不幸福,覺得生活沒意思。戀愛也一直不順,沒有一段感情能堅持超過一年。戀愛過程中她永遠扮演那個求索無度的角色,她的作和任性讓男人疲憊不堪。
菲菲告訴我,父親的離去,讓她覺得感情世間是最不可靠的東西,她總是忍不住把這種不安全感投射到自己的戀情中,具體表現就是各種作各種試探。
父母離異后,如果母親能多給她一點關懷,也許能稀釋一下她的不安全感。可是母親工作也很忙,常常加班出差,有時候她一連好多天都見不到母親。她就一個人脖子上掛著鑰匙上學放學,一個人拿著錢去飯店買飯吃飯。
她的童年和青春期沒有感受到多少愛,所以她也不懂得如何在愛里付出,如何照顧一個人。
恒久的愛需要一種良性的互動。而顯然菲菲缺少這種能力。
愛的富養是很重要的富養。
不管是單親還是雙親家庭,身為父母,對孩子表達愛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陪伴: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洗澡,沒錢去旅游,就一起逛逛公園。你耗費在孩子身上那些看來無用的時光,你們一起做的那些瑣碎的小事恰恰是對孩子愛與被愛能力最好的教育。
精神富養
除了愛的富養,精神的富養也很重要。
我很欣賞同學芹的育兒觀。芹和他老公是普通的雙職工家庭。兩人月薪三千,在我們這五線小城,剛能滿足生活所需。他們給孩子買不起名牌的衣服,也買不起太多新穎的玩具。
但是,在孩子的教育上芹卻舍得做最大的投入。她跟孩子說:“別的東西,咱們得有所克制。但是買書沒有,只要是你想看的書,媽媽都會給你買。”
是啊,一本書能花多少錢呢?但給孩子帶來的精神滋養卻是不可估量的。
芹的孩子今年剛上小學三年紀,她的書已經擺滿了一整個書架。
我們的城市近兩年很流行書吧。書吧里不但可以看書,還可以聽音樂喝咖啡,環境優雅,唯一缺點就是收費昂貴。一杯奶茶20元,對有錢人來說沒什么,對芹這樣的工薪家庭確實貴了。
芹就花心思把書房裝點了一下,墻上貼了溫馨的壁紙,網上淘了別致的原木桌椅,書桌向陽而擺。書架旁還隨意放了幾個舒適的坐墊。200塊錢的壁掛音響往墻上一掛,流水般的音樂聲就溢滿了整個書房。
晚上下班回家,芹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和孩子一起在書房讀書、聽音樂、看視頻。雖然芹沒有錢帶孩子去法國一游,但是琴會和孩子一起讀《巴黎圣母院》;雖然他們沒機會體會留學生活,但芹可以陪孩子一起看《歌舞青春》,感受美國校園文化;雖然他們沒有豪車游艇,但在文化的世界里孩子早已擁有一雙不受時空限制自由翱翔的翅膀!
女兒真感興趣的特長班,芹也會支持。芹的女兒只學了兩樣特長,舞蹈和繪畫,但這兩樣特長都是女兒自己要求的,并且她保證自己能堅持下去。
芹說,她不指望孩子以后能成名成家,她只希望能通過學特長培養孩子對美的感悟能力,同時讓孩子明白堅持的意義。
節假日的時候,芹還經常帶女兒去附近的福利院、養老院做一些公益活動。
我很喜歡芹的女兒。小姑娘穿著樸素整潔,言語有見識,待人接物彬彬有禮,沒有小公主的任性,卻真有公主的優雅貴氣。
我想這一切都得益于芹對女兒精神的富養。
人的高貴從來不在于物質的堆砌,真正的優雅來自靈魂的富足。
物質的供應要有所節制
玲把自己的女兒當公主養。從出生起,就用最好的尿不濕,讓澳洲定居的親戚郵寄本土奶粉,出國旅游對他們一家來說更是小菜一碟。暑假的時候,玲心血來潮帶女兒去美國住了一個月。
玲的女兒小小年紀就對各種品牌如數家珍。她對吃喝玩樂的項目都很在行。可唯獨對學習不感興趣。她的學習成績很差,大學是絕對考不上了。玲想好了,要給她辦出國,于是找我來給她輔導英語。
可是這孩子的學習態度實在是讓我頭疼,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夸張的一次,她竟然和朋友在ktv唱歌,忘記來上課。
這種一對一的輔導收費是很昂貴的,如果是貧窮家庭的孩子一定會認真對待。然而對她而言,幾百塊的課時費可能僅僅是一張面膜錢。
有一次,小姑娘問我:“老師,你這么辛苦,還買不起大房子,讀書有什么用呢?我爸爸做生意,掙錢很容易,我們家住的是三層的別墅。”
我說:“人生也不能只用有用來衡量吧!那你長大了想干什么?”
她睜著一雙無辜的大眼睛茫然的望著我說:“我還沒想過這個問題。反正我覺得讀書太苦了。或許,我可以接替我爸的生意……”
我不禁啞然失笑,躲過了高考的壓力,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來回車接車送都嫌累的人,又怎么能勝任商海馳騁的工作強度呢?
這樣的富養對孩子而言真是一場災難。
孩子只知道享受物質,卻不知道何為感恩。當一切都唾手可得,那么一切也都不值得珍惜,不值得為之奮斗!孩子生命的源動力就這樣被父母源源不斷的物質給熄滅了。
今天講的三個故事并非杜撰,都是身邊人的真實經歷。
也許我們在富養這條路上有點跑偏了,對孩子而言,比起物質的貧窮,更可怕的應該是精神的匱乏!
有些孩子缺的可能不是富養,而是苦養!
一個人的閱歷和教養僅靠物質的供給是不能解決的。對精神空虛者而言,不知節制地供給物質反而只會進一步刺激他們的貪欲,當貪欲無所遏制,人便走向歧途。
或許,真正的富養應該是:物質供給有度,最大限度地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同時給孩子充足的愛和相對的自由!
奇奇,一個體驗過世事蒼涼卻依然活得率真純粹的已婚育少女。用敏銳的視角帶你洞察人生百態。這里有:好書、好電影、好小說、走心的文,還有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