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把那四百回的評書薛家將聽完,雖然以前在收音機里聽過,不過拿著老爹聽?wèi)驒C一口氣聽完的感覺也不錯!有些想法,就說說!
評書雖然精彩,但必竟只是演義!倒是歷史上的薛仁貴,我倒覺的即使不加以神話,他的人生照樣光芒四射!這是一個被冠以戰(zhàn)神的人物,不管是謀略還是武功歷史上能與之比肩的少之有少。既然是說薛家將的事,自然就要從他開始說起!
歷史上的薛仁貴出身將門,曾祖父是南北朝時期的名將薛安都,不管是祖父還是老爹都是當(dāng)官的出身,只不過到了他老爹那一輩兒家境就已經(jīng)敗落,到了薛仁貴那一代基本上就一窮二白了!演義中的薛仁貴據(jù)說特別能吃,一個人的飯量能比的上十幾個人的飯量!不過力氣也特別大,傳說有一龍二虎九牛之力!關(guān)于他力氣的事好像還有個故事,說薛仁貴之所以力氣那么大是因為吃了上天賜予的一籠饅頭,這籠饅頭有一個龍形饅頭兩個虎形饅頭九個牛型饅頭組成!小時候就想,啥時候咱也能碰上這樣的好事呢?吃饅頭都能吃出力氣來!不過關(guān)于薛仁貴力氣的事現(xiàn)在想來也沒啥奇怪的!傳聞好多練武的力氣都不小,至于飯量更不是問題,我還聽說某練形意的牛人一頓飯能吃一頭羊呢!有道是窮文富武,就薛仁貴那樣的,家境不好,不被吃垮還真說不過去!
薛仁貴出場并不早,也可以說趕上好時候了,那會兒正處于貞觀朝武將的新老交替時節(jié)!諸如李靖秦瓊尉遲恭程咬金侯君集這樣的老將死的死老的老,能站出來的也就一個徐茂公了!年輕那茬除了個蘇定方也想不起有誰了,所以薛仁貴自然大受青睞,是個人都把他當(dāng)香餑餑。至于演義里那些被迫害被排擠的事,不過是后人的穿鑿附會而已!
早期的薛仁貴是以三國演義中趙云那樣的形象出現(xiàn)的,一襲白袍萬軍之中取上將頭顱如探囊取物!好像薛仁貴穿白袍也是最早有史料記載的,至于后世演義小說里的那些所謂白袍小將估計都是從薛仁貴這兒來的!當(dāng)然薛仁貴除了武藝高強外,謀略也挺厲害,三十六計第一計的瞞天過海據(jù)說就是取自當(dāng)初薛仁貴出世那會兒的事例!演義小說中將這事歸功于無字天書,據(jù)說那是個挺神奇的玩意!想要看到天書上的字跡,你得沐浴更衣,上香膜拜才行。而且這天書就認薛仁貴,其他人跟本就不買賬!
高宗時的薛仁貴最開始好像被安置在玄武門做守將,據(jù)說某一年大雨,河水倒灌長安,如果不是薛仁貴皇帝估計都要變成了池塘里的蛤蟆!唐高宗后來提的救駕說的就是這件事!而薛仁貴的人生也因為唐高宗李治的器重而達到頂峰!最有名的當(dāng)屬三箭定天山,僅憑三箭射死三人就撲滅了叛亂,當(dāng)然薛仁貴的神話還不止如此,晚年的薛仁貴去平復(fù)鐵勒人的叛亂,鐵勒首領(lǐng)問唐軍何人統(tǒng)帥,答曰薛仁貴!鐵勒人不信,我聽說薛仁貴流放象州已經(jīng)死了,因何還能復(fù)生?于是薛仁貴摘下頭盔去見他們,鐵勒人拜服,漸漸退軍。薛仁貴趁機提兵掩殺,大勝敵軍!好像也正是這一戰(zhàn)傳出了薛仁貴坑俘的事,使得后人對薛仁貴頗有微詞!
把薛仁貴推上人生頂峰的是被委以安東都戶與抗日英雄劉仁軌治理戰(zhàn)后高句麗的那段時光,這為二人在后世贏得了不少美名!當(dāng)然說薛仁貴不能不提大非川,那是薛仁貴人生的轉(zhuǎn)折點。薛仁貴的策略并沒錯,奈何那位二世祖郭待封置若罔聞,直接導(dǎo)致兵敗,使得大唐徹底的失去了對于吐蕃的制衡!薛仁貴被免官后來起復(fù)有因事流放象州,郭待封怎樣就不知道了!演義中的薛家兩代封王,歷史上的薛家就沒這么風(fēng)光了!薛仁貴最終被封平陽郡公,到了薛訥那輩兒甚至廢而復(fù)立!當(dāng)然薛家還是有人被封王的,不過那就靠后了,得到薛仁貴的孫子薛嵩那代!
薛仁貴之后的那代差了不少,薛仁貴五子,比較有名的也就是長子薛訥和幼子薛楚玉!薛訥也就是薛丁山的原型,最初是以文官的形象出現(xiàn)的,干的還不錯!直道武周后期才進入軍界,而真正在戰(zhàn)場揚名還是在玄宗的開元年間,有名的就兩場戰(zhàn)役!一個是對契丹之戰(zhàn),大敗,直接導(dǎo)致大唐失去對契丹的控制。還有一戰(zhàn)對吐蕃,雖勝但損失不小!因眾將爭功導(dǎo)致王忠嗣他老爹王海賓陣亡!薛訥另外讓人記起的是他提出的對于大唐軍制的改革,正是大唐軍制的改革讓他受到了保守派的排擠最終離開官場。同時受到牽連的還有他的幼弟范陽,平盧營口以及幽州節(jié)度使薛楚玉。也正是薛楚玉的離職張守珪的繼任為日后的安史之亂埋下了伏筆!
薛仁貴的孫子里面最有名的是薛嵩,也就是薛剛反唐里薛剛的原型!參加了安史之亂,在史朝義死后率四州歸唐,最終被封高平郡王,后又改封平陽郡王!可以說到了薛嵩這一代,薛家才真正成為大唐的將門,薛家子弟做過刺史的一雙手都數(shù)不過來!薛嵩之子薛平也不錯,活了八十歲死于唐文宗初年。薛平的兒子薛從據(jù)說也挺厲害,文武雙全的。不過也只是在薛平的介紹中提及!
可以說薛家將的存在從唐太宗到唐文宗歷經(jīng)十幾帝貫穿了整個初唐和中唐!比起演義中的楊家將,呼家將,高家將甚至岳家將。薛家將這個名號更加實質(zhì)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