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袁隆平

(齊帆齊微課2021年年度寫作課第52篇,第十三周打卡主題緬懷袁隆平,1000字,累積總字數:104905字)

小時候,每當飯前,望著眼前熱氣騰騰的米飯,長輩們總是要我們背誦一首古詩: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那時候,我們都還小,不懂長輩為什么非要讓我們兄妹背詩。于是,奶奶便告訴我她們上個世紀40年代饑餓的經歷:

那時候餓呀,饑腸轆轆的感覺,就像牙痛,那感覺如同大海的苦水,一直翻騰,沒有停止的意向。

災荒年代,缺少食物,.饑餓伴隨著寒冷一齊逼來。 肚子內如有一團烈火在燃燒,讓人直不起身子來。在饑餓的困境中無處可以求援,許多人因饑餓而暈倒了。? 在舊社會,寒冷、疾病和饑餓奪去了村子里許多人的生命。? ? ?

那時候只剩兩種選擇了

一是挖野草,口感稍微好點的就是狗尾草了,剩下的都難以下咽。

二是吃觀音土,那根本無法消化,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吃到觀音土意味著命不久矣。也許有人會覺得野菜挺好吃的呀,那只是很少的一部分,那些口感不錯的野菜在災荒真正降臨之前已經配合著家里僅剩的一點面粉或玉米面吃光了。

“現在再也不會挨餓了,我們得感謝一個人,那就是袁隆平,是他改變了中國的“糧食命運”,讓許多中國農民的生活發生了改變,甚至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種植糧食發生了改變”,奶奶說。

因為袁隆平,中國人,不僅僅是不再餓肚子了,我們更加自信,更加勇敢!

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袁隆平,他是國家的英雄,他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夠讓不少國家免除饑餓的人。

夏天的稻田又濕又熱,他要頂著毒日頭,光腳踩在爛泥里,一直彎著腰觀察水稻。仔仔細細過目一株株的水稻,就算肺部感染,一天要打三次針,他也從不間斷。

關于工作,他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國的夢。“我畢生追求的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他這樣說。

過去的幾十年里,他為了一個讓全世界的人吃飽飯的夢想而嘔心瀝血,埋頭于田埂間,數十年如一日,為我國和世界糧食安全與農業科學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5月23日,袁爺爺去世后,長沙天降暴雨,群眾冒雨為袁爺爺送行。

回過神來,面對著白米飯,我竟淚眼朦朧,懷著最高的崇敬與懷念,對袁爺爺說一聲:“袁爺爺,一路走好,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您!”當我們吃著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就會想起讓人類擺脫饑餓,讓天下人民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他是我們國家的英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作為中國人,誰都不能忘記袁隆平,誰也不能不尊敬他!

所以如果真正想要紀念袁隆平爺爺,最好的方式,我想就是不要浪費,一粒糧食都不要浪費!

(齊帆齊微課2021年年度寫作課第52篇,第十三周打卡主題緬懷袁隆平,1000字,累積總字數:104905字)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