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經年,吾只念湘中美食十道。
·椒香小河蝦
冬月放水收小魚小河蝦。熱火熱鍋起,油星兒里炒得金燦燦。
尖椒爆炒后直冒香氣。夾一筷子塞嘴巴里,有股青草般的爽口滋味兒。
但凡吃過這道椒香小河蝦,甚為苦惱。只因別處的蝦,怎么就沒這股青草氣。
好山好水好青草養的好河蝦。
我竟不知,那原來是家鄉氣。
·青蒜臘牛肉紅薯粉
洗凈一大籮筐紅薯晾干,層層工序,才成一根根紅薯粉。
臘月里剁牛肉,厚厚的一塊一塊晾曬,最后用火熏干。
我愛青蒜,凍泥土裹著一層霜,鎖住了蒜根的滋味。
青蒜辣牛肉炒出層層疊疊的香氣,放紅薯粉加水燉。
牛肉蒜香融進紅薯粉,牛肉透著蒜香。扒一口飯再來一大碗!
·尖青椒爆湘臘肉
地里摘一把新鮮的尖兒青椒,井水洗凈,斜面切段兒。燒一鍋熱開水泡臘月里曬干的湘臘五花肉,撈起切成片兒,一塊錢硬幣厚度。
鐵鍋燒肉放油,爆辣椒,放臘五花肉片。
臘月的香氣泛著年的滋味,青椒爆出辣香,忍不住跑開打一個被辣熏的噴嚏。
可以起鍋啦!
·剁辣椒豆腐乳
豆腐乳,湘里又叫霉豆腐,是發酵后的豆腐小塊。
用古法磨出的老豆腐,放在溫暖的泥土缸里發酵。
朝天小紅椒在烈日下暴曬腌制成剁辣椒。
一塊一塊豆腐乳裹上新鮮剁辣椒。裝小碗。
最適合等飯時偷吃。哈哈哈。
·翡翠白菜湯
咬一口汁水四溢,嘎吱嘎吱,是清甜的滋味。
也不知為何,都市菜場的白菜和鄉下泥土地里的白菜之間,滋味差別這么大。
一個寡淡無味如同嚼蠟,一個清甜可口滋味清爽。
湯里撒了星星胡椒粉。干一大碗翡翠白菜湯,一年就為這一口家常好滋味。
·酸蘿卜臘肥腸
去菜地挑一棵最漂亮的蘿卜拔起。丟進供神的酸菜壇子里蓋好。
洗干凈新鮮豬大腸,用柴火小心翼翼熏烤。
泡肥腸,撈蘿卜,切小條。
聽說這是一道邵東家常菜里的網紅。蘿卜清爽可口,肥腸爆香有嚼勁兒。
一枚不吃肥腸的我,要霸碗吃酸蘿卜。
·小紅棗燉五花肉
電燉鍋密封小紅棗和鮮豬肉塊。
深水庫底沁出的涼絲絲甘泉水燒開。
溫吞吞慢數個鐘頭。
軟糯的紅棗咬開,甜的芳香。
一碟開胃甜點奇思妙想。
·青竹筍尖兒小炒肉皮
春天里的竹林很熱鬧,嫩筍尖兒從地里爆出來。挖最嫩的青筍尖兒,在溫暖的陽光下曬干封裝。
年關時節取出。
摘一節青蒜洗凈切小段,削一片油光滑亮的豬肉皮切小片兒。
熱油爆出青蒜香和辣椒香,放肉皮翻炒,丟入泡軟的筍尖兒干,春天竹林的清香漫開。
起鍋成一道熱騰騰的下飯菜。
·白玉蘿卜
婆婆喚著起個大早的小外甥,去后山菜地拔大個兒的白玉蘿卜。
去蘿卜地先經過一叢楊梅樹。楊梅樹枝葉繁茂,肆意吸干天地陽光露水,凡所覆蓋的地面,雜草不生。幸好蘿卜地離得遠遠兒的。
小外甥愛拔蘿卜。一大根小腿粗細的大白蘿卜色澤瑩潤,恰如白玉。
切成滾刀塊,鍋里翻炒慢燉出白玉湯,撒蔥花兒盛出。
香甜可口,那是后山厚土陽光雨露的滋味。
·炸豆腐泡兒
先得背著曬好的黃豆粒兒去豆腐坊磨豆腐。這樣手工磨出的厚實豆腐炸出來才有汁水。
油鍋里冒煙兒,放豆腐,漏勺輕輕翻揀。
炸的起泡兒了,撈起,金黃泛亮。
煮進小火鍋,浸掉了油,咬起來汁水四溢。
你說用它做臭豆腐,怎能不留芳百里路?
念著念著,竟想起煙霧繚繞廚房里的婆婆,拎著一袋又一袋零嘴,囑咐我上車。我面上憨笑,心中早已淚水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