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下了近半個月的雨。
清晨,昏昏無天光,窗簾掩映,房間半暗,無感此時此地,不知人世何事。睡時無知無覺,醒時疲于浮事,半夢半醒間,仿佛最自由、最灑脫,如“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
今早晚起,迷糊中夢見自己變成一株植物,就在宿舍樓下密密樹林中沉默生長。旁邊有成片的玫瑰和松柏,而我只是一株不知名的野草,不蔓不枝,頑固生長。我是那株無名植物,我清楚地知道,我不是玫瑰,不是松柏,只是一株從種子時代就被注定的無名植物。我心無旁騖、別無他求地生長,因為我知道我成不了他人;我毫不費力、自由快樂地成長,因為我知道我注定將成為自己。醒來前的一瞬間,我是如此清醒快樂。醒來后,想起這浮世,又陷入了抑郁和迷茫。“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清人寫:“莊周夢為蝴蝶,莊周之幸也;蝴蝶夢為莊周,蝴蝶之不幸也。”若是我在夢中變成了那株植物,從喧囂的人生走向逍遙之境,我是多么快樂啊。可我一醒來又變成了我自己,便覺得“生而為人,對不起”。若是植物夢見變成我,那便是它的噩夢吧!如此為外物所累,即便夢里也不得安寧。
我曾說:世界只有一個,就是自己的內心,人人都可以成圣,只要秉著良知去分辨是非,遵行良知的命令,就可以成為圣人。若真這么簡單,世間就不會有如此多的茍且和狗血,人生就不會這么疲累。孔子七十才“從心所欲”,何況我們呢?
誠然,“房子、車子、票子”,是束縛我們的最明顯因素。“貪欲”是現代社會的通病,“金錢”是評價生活的唯一標準,“人上人”是我們前進的動力,“著急焦慮”寫在每個人臉上。我不反對“拜金”和買別墅豪車,人人都有權讓自己的生活更好,人人都有權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所謂“金錢”“權力”只是自己打怪升級路上的系統獎品,是對自己付出的自然而然的回報,沒有這些東西,仍要繼續升級。若將其作為人生目的,沒到高級玩家就羨慕高級玩家的禮包,一旦攀比,一旦強求,能不想盡辦法開外掛嗎?能不日夜沉迷無法自拔嗎?你抱怨你累?不好意思,您這是自作自受。好好生活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朋友圈”。
有些人或許會說:我不攀比,我不費力買別墅豪車,普普通通的我為什么也覺得累呢?——就像那株植物,不強求自己變成玫瑰松柏,是快樂的條件之一。還有非常容易忽略的一點:我知道自己該變成什么樣嗎?我能安然自得的“從心所欲”、“做自己”嗎?“做自己”真的只有字面上那么簡單嗎?
沒那么簡單。
舉個例子,現在非常流行減肥瘦身,流行“馬甲線”,你看了之后非常羨慕,說:“我也想練出馬甲線!”,于是你去健身去練馬甲線,可是過程并不快樂,常常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最后也沒練出馬甲線。這時你會覺得“我這是在順從自己的內心啊我想練馬甲線啊但為什么這么折磨人呢?”——或許這個例子能給我們啟發,我們所謂的“順從自己的內心”,真的是我們自己的嗎?
正如“馬甲線”是身材好的標準,“錐子臉”是美女的標準,社會文化看似是多元的,其實相當標準、相當“流水線”。雖然你“想”去追求這個標準,但不一定就是“真正想做的。”(如前所述,我也并不排除這個標準的確適合你)。比起因追求物質上的攀比,包括文化在內的意識形態對我們潛移默化的改造和影響,無法避免,但起碼要明白這一點。
真正的“做自己”需要自知和自信。即便“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也能不改其樂,即便酒池肉林也不會迷亂本心,正確區分“我希望住的寬敞一點”和“大房子會顯得我有錢”、“我想要健康所以我練馬甲線”和“馬甲線是流行所以我要練馬甲線”,起碼會讓我們輕松很多吧。“簡單”和“奢侈”、“清貧”和“富貴”,全在于自己“內心”。
?人生一覺如一夢,夢時是我還是醒時是我?無論夢時醒時,我只愿做棵無名植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