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疫”的大背景下,一股轟轟烈烈的“停課不停學”網絡授課風頭戛然而止。
本是一番好心,為了讓孩子們在家里也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卻因為各方原因不得不“叫停”。
2月4日,教育部提醒——各地原計劃正式開學前,不要提前開始新學期課程網上教學。
為什么?
“停課不停學”的緣起
2020年1月16日,教育部發出《關于加強寒假期間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工作的通知》。強調進一步鞏固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成果,防止違法違規培訓反彈,減輕學生過重課外負擔,使廣大中小學生度過一個安全、愉快、溫馨的寒假。
但是,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發的全國肺炎疫情形勢緊張,國務院發出通知,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至2月2日(農歷正月初九),同時各地大專院校、中小學、幼兒園推遲開學。
1月27日上海市政府決定:上海各級各類學校,包括高校中小、中職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等,2月17日前不開學。此前學校不組織學生返校,不組織任何線下教學活動和集體活動,包括培訓機構。(2月5日上海市教委決定2月底前不開學)
隨后,廣東、江蘇等地相繼宣布推遲開學的消息。
1月29日,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當前頭等重要的大事,堅決防止疫情在學校蔓延,確保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延期開學是其中的一項重要舉措。
其他舉措有建議學生在家不外出、不聚會、不舉辦和參加集中性活動,督促各培訓機構取消各類線下課程等。
此外,教育部提倡各類學校開展“停課不停教、不停學”工作。
其實,早在2003年“非典”期間,教育部和北京市政府就緊急采取措施,充分利用多種媒體、網絡等現代信息手段,聯合推出了《空中課堂》節目,使廣大中小學生“停課不停學”。
此后,在應對霧霾污染等問題時,各地方部門也有實踐“停課不停學”的做法,讓學校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到彈性教學,合理安排師生上課時間。
“停課不停學”的基礎版本
據教育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教育部正在統籌整合國家、有關地方和學校相關教學資源,提供豐富多樣、可供選擇、覆蓋各地的優質網上教學資源,全力保障教師們在網上教、孩子們在網上學。
擬于2月17日正式開課的國家網絡云課堂,以“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項目獲得部級獎的課程資源為基礎,吸收其他優質網絡課程教學資源,供各地學校組織學生開展網上學習。
據介紹,國家網絡云課堂,以部編教材及各地使用較多的教材版本為基礎,覆蓋小學一年級至普通高中三年級,以教學周為單位,建立符合教學進度安排的統一課程表,提供網絡點播課程。
學校既可以采用平臺上設計好的模塊化課程教學,也可以利用平臺提供的工具組織本校教師根據網上學習資源清單,結合本校自身特點,形成靈活課程表,推送給學生自主點播學習。
該平臺還提供了教師與本班級、本校學生在線講課、互動輔導功能。
圖丨 國家網絡云課堂網站首頁界面
“停課不停學”是“互聯網+教育”的實踐成果之一,如今也將作為抗擊肺炎疫情的應急之舉。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其他突出問題。
“停課不停學”的其他版本
人民日報社2月11日發布《莫把“停課不停學”的好經念歪》的文章。
文中指出:
有一線教師反饋,個別學校超前講授,以“不停學”之名,行提前教學和假期補課之實;個別在線教育機構和平臺提前上線新學期學習資源,以免費公益之名,行市場推廣之實。
這不僅給仍處于假期中的學生增加額外負擔,導致新的“教育焦慮”,也讓“停課不停學”的內涵被曲解,背離了假期定位和政策初衷。
面對延長的假期,盡快明確“停課不停學”的科學內涵,杜絕亂象,確保“停課不停學”好經不被念歪,已成當務之急。
圖丨 一名教師正在為“停課不停學”提前備課
我們來網羅一下“停課不停學”背后的各種吐槽:
1.寒假作業還沒寫完
2.我家沒有電腦
3.手機流量超額
4.眼睛好累
5.終于可以名正言順玩手機了
6.批改作業困難
7.班級到課率很難齊全
8.老師直播講課時突然停電了
9.孩子玩手機快上癮了
10.家里沒有無線網絡
11.備課時間加長了好多
12.學生直接抄答案交作業
……
面對這些實際問題,有部分教師、父母和學生三方都喊累。但是也有這樣的聲音:弱者總在抱怨困難,強者總在抓住機會。不管如何,既然都是被動的,不能主動選擇,就請好好利用網課來提升自己吧。
聽了這樣的“雞湯”,你作何感想?
歐爸眼中的“停課不停學”
按學習地點來說,當前特殊情境下的“停課不停學”,大都是發生在家庭里的,這也是屬于廣義上的家庭教育。
所以,歐爸愿意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談談對“停課不停學”的幾點看法。
一、先搞清楚要學什么
“停課不停學”,先搞清楚到底要讓孩子們在家里學什么。
由于延期開學,所以此次“停課不停學”必然包含了必要的學科知識的學習內容。但是不是要按照學校課本,提前在網絡上開學,逐課進行教學呢?
當然不是!
目前,已經出現這種情況,及有些學校和教師擔心網絡授課的課程效果,告知學生和家長,在學校正式開學后重新學習網絡課堂上講過的學科內容。
所以,單純地把學校學科內容搬到網上來,這種方式目前還不夠成熟。
各地學校學生仍處于假期當中,學生的學習內容應符合“假期定位”。
教育部和人民日報社指出,這個假期承載了特殊而厚重的教育使命。
在寒假和延期開學階段,廣大教師、機構應以身心健康為核心倡導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科學教育、健康教育、藝術教育等,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鍛煉、自主勞動、自主探究,實現更有價值的自主成長。
二、再想明白要怎么學
如果學校簡單地通過行政指令,來要求教師每天給學生在線布置任務、監督學習,或者短時間內硬性要求所有教師備課、錄課。
那么,“停課不停學”的預期教育效果就無法達成。
什么時間講課?
誰來講課?
每節課多長時間?
每節課講什么內容?
怎么講課?
學生什么時間聽課?
各自單獨聽課還是班級集體聽課?
需不需要相關設備或資源支持?
需不需要家長配合?
……
這些問題不解決,“停課不停學”的教學就無法良好地得到貫徹執行。
三、補愛比補學科更重要
在歐爸看來,這才是一個當前推行“停課不停學”最要緊的問題。
補愛比補學科更重要!
理由有三:
一是當前剩余假期不是很長了。這段時間補學科的教學量完全可以在學校正式開學后,通過其它方式來完成,比如適當調用周末或暑假的時間。
二是當前絕大多數家庭父母和孩子都待在房間里,這絕對是最佳的家庭教育的時機。如果利用這段時間好好地改善親子關系,合力布置房間,策劃家庭活動,那么整個社會將減少多少家庭矛盾呀。
三是當前整個社會的關注焦點都是抗擊肺炎疫情。如果充分用好這個特殊的社會背景和相關教育資源,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關于衛生,關于應急,關于公德,關于職業奉獻,關于愛國,關于生命,關于科學等方面的知識,一起培養自己獨立生活、體育健身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各項能力,一起構建“家庭動能幸福系統”。
那么,這場突然的疫情也能在某種程度上,轉化成一件對家庭、對孩子有益和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