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共享經濟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共享經濟

最近看了兩本書《分享經濟》-騰訊出品,《共享經濟》-uber案例分析;本來已經很久沒有寫東西了,看完之后,實在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想法,想要寫點什么,表示我真的是有在認真的思考。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是對共享經濟核心思想的概括,但是對于共享經濟和分享經濟來說,其實沒有一個明確的學術概念對兩者進行區分,這使得對兩者的界定有一定的困難,這邊我先自我對這個兩者進行一個界定,表明我自己對這兩者的理解,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又不同想法的,歡迎討論。


分享經濟:分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是指將社會海量、分散、閑置資源、平臺化、協同化地集聚、復用與供需匹配,從而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創新的新形態。分享經濟強調的兩個核心理念是“使用而不占有”(Access over Ownership)和“不使用即浪費”(Value Unused is Waste)【引自百度百科】


共享經濟,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有的也說共享經濟是人們公平享有社會資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獲得經濟紅利。此種共享更多的是通過互聯網作為媒介來實現的。共享經濟牽扯到三大主體,即商品或服務的需求方、供給方和共享經濟平臺。共享經濟平臺作為連接供需雙方的紐帶,通過移動LBS應用、動態算法與定價、雙方互評體系等一系列機制的建立,使得供給與需求方通過共享經濟平臺進行交易。【引自百度百科】


當從這個內容看的話,我們大概可以做這樣的分解:


分享經濟


共享經濟

將兩者進行融合,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它們之間共同的關鍵字無非就是-閑置、復用、使用權轉移。


那這邊就可以生成一個統一的概念:共享經濟指的是在經融危機的影響下,導致社會消費能力下降而誘發引生的一個將自己的閑置物品(包括有形和無形)已有償的形式通過第三方平臺提供給他人(包括陌生人和熟人,但更多指陌生人)使用的經濟行為。


本文大致從:基本形式、發展現狀、挑戰、利弊、案例分析等幾個方面進行解談。


一、基本形式

對于共享經濟形式的劃分至少有以下依據:有形和無形;是否通過第三方平臺;共享的物品種類;獲取利潤的方式等,這邊隨意舉個例子。

根據具體形態劃分


有形指的是需要具體的東西的交換,無形則相反。打個比方,你將你的房子租出去,你需要交付你的房子的使用權,但是你把你的錢借給別人用,你只需要轉個賬,這只是一個虛擬的數字,對你本身來說,并沒有交接實物出去,當然這個說法成立的前提是,你的錢是通過線上轉出去的,而不是扛著一麻袋的鈔票去和對方交換。


二、發展現狀

從全球的角度出發,共享經濟這個概念和形式最早在美國產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金融危機最早在美國爆發),其實在此之前出現過許多類共享經濟的經濟形式,只是那時候大家更喜歡管他叫協同消費(協同消費(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也叫sharing),消費者利用線上、線下的社區(團、群)、沙龍、培訓等工具進行“連接”,實現合作或互利消費的一種經濟模式,包括在擁有、租賃、使用或互相交換物品與服務、集中采購等方面的合作)。比如租房、換物等,是從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來談共享經濟。這個目前不在我的討論范圍之內。


除了美國,時至今日,英國、法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和韓國、印度、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都已經有了共享經濟的經濟形態和學術研究。但基本都是在“住房、交通”兩個方面發展成熟穩定,其他方面基本還是處于萌芽或者生長狀態.中國分享經濟的發展稍慢于全球,目前相對成熟的領域同樣是租車和住宿,餐飲、教育、物流、醫療等行業的分享模式也在不斷探索。


共享經濟之所以在住房和交通兩方面發展較為前沿,馬化騰曾經對此作出解釋:考察分享經濟發展歷史可以發現,2007—2013年,分享經濟開始爆發。當時崛起許多領域,比如短租領域的代表Airbnb和眾籌界的明星Kickstar成立于2008年。而當時的背景是金融危機下,美國經濟形勢持續低迷,就業形勢嚴峻,失業人口大量增加,人們收入減少,只能靠出租、販賣個人閑置物品來維持基本生活,很多公司也開始共用同一座辦公樓來節約成本。人們驚喜地發現,通過分享經濟能夠減少支出(價格是參與分享經濟的核心因素),還能夠利用閑置的資產來獲取額外收入,分享經濟的概念開始被逐漸接受。可以說金融危機為分享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客觀社會條件。


而從未來來說,分享經濟正從交通出行和住宿領域,拓展到個人消費的多個細分領域,同時企業端市場也正在逐漸成形。可以預見,這場已經影響了數億人的分享經濟風潮,有助于中國經濟實現動力轉換,把服務業變成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出行領域,除現有的幾家獨角獸企業外,還衍生出多種業態,例如一對一的面向高端商務車市場的專車服務,一對多的互聯網巴士服務。餐飲領域,在線雇傭主要表現為共享廚房模式,通過整合有空閑時間、熱愛烹飪且樂于分享的社會閑置生產力,打造“家庭廚房共享平臺”。此外,還有教育、律師、咨詢、養老、寵物看護、物流等領域分享經濟模式。


三、挑戰和利弊

當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出現的時候,最大的阻礙便是立法了,這是法律本身具有的滯后性導致的,在目前的共享經濟的發展中,除了澳大利亞有相對完善的體制來約束在這共享經濟中存在的多方,大部分國家還是處于任起發展的狀況,這一部分是由于政府希望市場去調節新的市場經濟模式,但是這會給三方帶來一些問題,處于法律的灰色地帶,如何去保證這三方的權益,出現問題了如何處理,便是目前體制中所急需解決的了。


除了立法,便是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了。現在的共享經濟,大都建立在互聯網的基礎上,通過互聯網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物聯網圈子,就好比之所以滴滴打車可以發展到現在的狀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智能手機的普及。所以加快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是促進共享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共享經濟的利弊了,其實這個大家都知道了,方便啊,省錢啊,甚至還可以賺錢,除此之外的還有一點可能大家比較少關注,那就是環保。閑置資源的利用,不就是環保的方式之一嗎,這不需要過多的闡述。當然他會對傳統經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沖擊,出租車行業在這方面表現得尤其明顯,各地的出租車司機游行罷工便是因此而起。

四、案例

共享經濟將成為社會服務行業內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在住宿、交通,教育服務以及生活服務及旅游領域,優秀的共享經濟公司不斷涌現:從寵物寄養共享、車位共享到專家共享、社區服務共享及導游共享。新模式層出不窮,在供給端整合線下資源,在需求端不斷為用戶提供更優質體驗。共享出行的代表UBER,滴滴打車;共享空間代表Airbnb,面向全球的在線工作平臺AAwork,共享資金價值代表Prosper,以及共享飲食的Eatwith等。2013年3月9日,《經濟學人》雜志在其封面文章第一次詳細描述了“共享經濟”的場景后,共享經濟[2] ?的模式已在深深影響著人們的觀念和生活。


那便聊聊閑魚吧-畢竟我最近在閑魚賣了5樣東西呢~!n(*≧≦*)n


閑魚


閑魚CEO諶偉業說起做“閑魚”這一閑置交易社區的初衷,是真的希望這個世界少一點浪費,不要讓大量富余的閑置物品堆在那里成為垃圾場,繼而成為污染源。“我們有一種理想主義情結。其實保護環境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事物用到極致。沿著這個理念踐行下去,讓社會閑置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繼而促進民眾消費觀念的變革。到那個時候,我們就會覺得閑魚的確做了一件非常好的、利國利民的事情。”


網上二手市場很早就存在,以58趕集為代表的分類信息網站已經運營多年,目前90%的二手信息還是發在這里,二手類目的日活躍用戶達到500萬以上。同時,鑒于其傳統模式難于適應新時代的競爭,58趕集在2015.11.12借勢雙十一上線其二手交易平臺“轉轉”,與微信深度合作,打造二手交易平臺的閉環。面對老牌二手市場老大,由淘寶二手演變而來的“閑魚”發展勢頭相當強勁,自2014.06.29上線以來,憑借阿里的平臺流量和支付體系等優勢,橫掃移動端各路對手,在各應用市場中穩坐榜首,用戶總量從百萬級向億級飛奔。目前,在閑魚每天有超10萬件閑置物品被賣出,人均月成交額在700以上。拍拍即關閉,但“拍拍二手”依然保留下來,京東看好并發力二手市場,倚借京東和拍拍的平臺打通數據,實現用戶的嫁接,未來充分利用起京東的物流配送體系,將有大作為。


畢竟還是一個懶出境界的人,共享經濟理論都發展3年多了,我才剛發現這個東西。最后,給自己勵志一把,人丑就要多讀書。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摘要:共享經濟是信息經濟發展的典型創新2.0模式,對探討信息時代創新的擴散模式具有一定的意義。因此,本文結合大眾生...
    遲遲不會晚閱讀 1,250評論 0 1
  • 新的一周開始了,每天又要家里單位兩頭兒跑了,滴滴和Uber的“共享”方式讓我們上下班更方便,也讓物流行業發生變化,...
    鈺見專欄閱讀 632評論 0 0
  • 順眼望去,是樓與樓之間閃爍的燈光。樓盤下面,是佇立街道旁昏暗的路燈。此時,還不時的有車輛疾速駛過。 我在租住的屋子...
    箜溪曉閱讀 340評論 0 3
  • 今年7月時因為師姐贈票,看了一部備受海內外影展贊譽的藝術電影。片名《路邊野餐》一點也無關旨意,倒是英文片名Kail...
    小粉蝶閱讀 236評論 0 0
  • 人生有很多個第一次。就在跨年前一天,我完成了我的第一次表白。 其實在那天表白之前,我糾結了很久。可是在我幾個閨蜜的...
    aaAshley閱讀 314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