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離……真知即所以行,不行不足謂之知。
“食味之美惡必待入口而后知”,“路岐之險夷必待身親履歷而后知。”
從求知這個角度言之,要想獲得真知,也必須在實踐中實習。
王陽明提倡知行合一,用現代語言來表示就是:聽了這么多道理,還要去做才行。
但是,知道和做到,從“道”到“到”,中間的鴻溝你跨過了嗎?我也沒有,因為我們不知道以下的方法:
第一,學會篩選。
第二,重復學習。
第三,綠燈思維。
第四,跟進計劃。
第五,反饋監督機制。
一直想報班學習公眾號運營,我們用以上五步,來分別說說怎樣從“道”到“到”吧。?
第一,篩選信息。
網上關于公眾號運營的班很多,水平參差不齊。要如何在繁雜的信息中選取我們需要的信息?我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推薦一個班,198元90節課,而且已經全部更新完,分為十個模塊,基本涵蓋了公眾號運營的所有知識,看起來很不錯的樣子。
接著再看,講課者很不錯(為了避免廣告嫌疑就不詳細說了),而且已經有16萬人報名學習了。
從以上信息來看,可以試試。于是,果斷報班。
第二,跟進計劃和反饋監督機制。
報班后,有人讓填寫了個問卷,然后拉進了學習群里。群里安排了10天的特訓,每天一個模塊,每個模塊一天三四節課,加起來30分鐘左右。這樣的安排挺合理的,既符合認知,又符合人性,還占用不了多長時間。
像我,每天就上下班的時候,把下載下來的課聽一聽,基本上就能掌握內容。
反饋監督機制群里面也有,一是每天安排班長發當天的學習內容,每天總結有多少人打卡。打卡的時候還要寫上自己的學習感受,聽完課后還有隨堂測試,檢驗自己知識點掌握程度。
第三,重復學習。
在課程的留言區,我看到很多以前的學友都提到:“課程內容非常有用,聽完一遍后,再來聽第二遍、第三遍,都會有新的收獲。”這也是知行合一重要的方法之一:重復學習。
學心理學的人都知道艾賓浩斯記憶曲線,這是從心理學上證實了重復學習的重要性:這條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觀察曲線,你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后,如不抓緊復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
可以說,重復乃學習之母。
第四,綠燈思維。
綠燈思維是針對消極過濾提出的。所謂消極過濾,就是人老是否定自己,說自己做不到;或者是老是否定別人,聽到不同意見就炸鍋。
綠燈思維指的是對不同的意見和想法不要一上來就亮紅燈,不允許通行;而是要多思考,聽取不同意見,好比對不同的聲音亮起綠燈,允許其進入你的心田。
具體到公眾號運營的學習中,講課者非常推崇咪蒙的選題和起標題的功力。其實,我對咪蒙之前的印象并不好,一篇我的助理月薪五萬的爆文讓我覺得咪蒙太狂妄,她的公眾號里的很多標題讓我覺得太流氓氣、太嘩眾取寵的感覺。如果這時候我的大腦亮起紅燈,拒絕新觀點,那也很正常;但我覺得老師既然這么推崇咪蒙,而且她的粉絲那么多,一定有其過人之處。因此,我就只看她公眾號的標題,果然是非常切合讀者的痛點,非常符合人性。
所以你看,紅燈思維要不得,會導致人固步自封,原地踏步。
以上,我運用這些方法,終于學會了初步的知行合一。正在讀文的你,不知道有沒有受到一點啟發?
參考書籍:《知道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