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兩點之間,曲線更美
很多人都有資源收集癖。
下載幾個T的英語學習材料學習英語從來沒看過,下載幾百G的PPT模板學做PPT最后還是用的是默認模板,買完整套跑步設備來學跑步,一年卻沒跑幾次。
下載的資料還不夠多,這些模板風格不合適,這套跑步設備不適合我,我覺得我還沒有準備好。
我去年在線下活動認識了一名女生,她知道我在做新媒體后,問了我幾個問題,。
- 你覺得我現在開始做新媒體,還有機會嗎?
- 如果我寫的文章沒有人看怎么辦?
- 我花了那么多時間如果做不起來怎么辦?
我當時建議她勇敢的試一試,畢竟注冊一個微信公眾號也就5分鐘的事情。
后面這位女生在微信跟我說,覺得時機不對,她還沒有準備好,她是個追求完美的人,如果這件事情自己沒有把握,那就干脆不要做,免得搞砸了。
“我還沒有準備好”成為了“完美主義”者拖延的一個借口,最后的結果是不行動。
生活哪里有那么多一步到位,我們都知道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但是沿途那彎彎曲曲的風景不是更吸引人嗎?
2:完成比完美重要
朋友去一家公司實習,老板給他一個任務,更新已有表單的數據并且做簡單的分析,他在大學的時候學習過Excel,發現表格原來的版本出現了一些小紕漏,因此他打算把整個表格推倒重做,由于很多元數據已經丟失,整理起來很麻煩了,過了半天老板詢問進度的時候,表格還沒有完成,最后開會的時候表格還沒有出來,朋友因此受到了批評。
職場新人往往追求個人感受上的“完美”,而忽略了客觀上的“完成”。
曾經有時間管理訓練營的學員問我,如何提高在職場上的效率,他們感覺自己整天都很忙,卻得不到老板的認可,我給的建議是,每天將要做的事情用清單列出來,然后排出第一,第二,第三重要的事情,定期找老板對一下,是否和老板期望的一樣,這就叫“同頻”,效率會提高很多。
怎么判斷一個人是否職業?就是在同樣的時間,同樣的條件,做同樣的事情的成本更低。
在職場里,完成比完美重要。因為完美而導致了拖延,結果更不完美。
3:發現不完美中的完美
最近我認識了一名女神姐姐。她大學在美國念書,目前是知名外企高管。身邊的朋友都羨慕她事業家庭上的成功,但是卻不知道她曾經也有過不自信的時候。
在她20多歲的時候,她被晉升到一個比較重要的職位,有了自己的獨立辦公室,當時她感到受寵若驚,覺得自己是個“冒牌貨”,不相信自己可以勝任高管的工作。
即使遠比同齡人優秀的女性,也會因為不自信而給自己低于實際情況的評價。
不夠完美可以摧毀一個足夠完美的人,讓你徹底后退。
她沒有停在原地埋怨自己不夠完美,選擇了向前一步,讓自己積極參與,而不是旁觀者,從不完美的自己開始,認真的完成每個任務,將自己從“冒牌貨”變成了貨真價實的“大牌”。
每個人心中的不完美,都藏著一個更完美的自己。
4:5年,成為更完美的自己
最近上了李海峰老師的DISC雙證班,里面講到性格分析的內容,簡單的將性格分為了D-I-S-C四種。我測出來的結果是DC的分數比較多,好的方面是說個結果導向的人,很希望把事情完成,但不好的方面就是,容易著急,焦慮,有完美主義傾向。
通常,我用于降低焦慮的一種方式是去跟不同的人見面聊天,最近一個月見了幻方秋葉PPT的小巴,理財領域大V賽美,BM創始人陳慧敏,簡書一哥彭小六,寫作潛力新人老顯等等,發現大家各有各的焦慮。
靜下來想想成長的初心,不就是為了影響更多和我一樣的小伙伴,選擇做更好的自己嗎?
成長需要的不是完美主義帶來的焦慮,是勇氣。
專心致志的做好每一件事情,剩下的交給時間,這是我給自己的答案。
Kyle,你會成為更完美的自己,5年為期。
恩,說好了。
完
Kyle,簡書簽約作者,90后時間管理達人,干貨雞湯寫手兼創業狗一枚,寫真誠,實用,勵志的文字。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可以關注我的簡書賬號,歡迎分享此文到朋友圈/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