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學時,特別羨慕一位室友,他長著一張神奇的嘴,從宿管大媽到校門口保安,從校醫務室小護士到校長大大,跟誰都能聊上幾句。他好像自帶光環,所有人都會被吸引著向他靠攏。
而當時的我,是一個在陌生人面前就說不出話的害羞小男生。最討厭的事情,就是和不熟悉的人吃飯,萬一兩人都無話可說,那就尷尬了。
后來我才漸漸意識到,在陌生場合能放松自如地聊天,是一種多么重要的本事。這不僅意味著良好的自信和自我安全感,還意味著出色的社交技能。
一個人的個性、人格和社會性等,會在聊天的一分鐘內全部展現出來。那些會聊天的人,可以帶給周圍的人安心感和信賴感,讓工作和生活不至于無趣,自己也就有了更多的機會。
和陌生人能放松自如地聊天,需要同時具備良好的心態、思維和社交技巧。心態和思維非一日之功,技巧卻是可以很快學會。下面總結下和陌生人聊天需要的一些技巧。
一、不知道該聊什么時,就用稱贊打開局面
別看稱贊很簡單,你還不一定會。
我們部門有個小姑娘,且叫她小薇,是個新疆人。另一個男同事為了討好她,就天天稱贊新疆多么多么好。
“我覺得新疆人都很淳樸善良的,這樣的人現在可不多了”
“新疆真是個好地方,天天吃羊肉喝馬奶酒”
姑娘雖然感受到他的好意,可是天天在同事面前說,總歸不太舒服。看,這就是不會稱贊的做法。
聊天稱贊第一條,切記不要一本正經,要稱贊一些不是重點的內容。
你一本正經地反復稱贊新疆是個好地方,總讓人覺得你另有所圖,要不就是實在無話可說了,只好反復說這一句避免尷尬,反而讓受稱贊的人感到不舒服。你可以很隨意而走心地說一句,“新疆真是個好地方”,這樣就舒服點兒了。
相比之下,我另外一位同事稱贊的水平就高點了。
有次我穿了件新衣服去上班,那位同事說,“這件衣服跟你真配啊”。我聽了就很受用,因為我一向衣品不咋地的,很少受到這樣的評價,然后開開心心聊了起來。
這樣的稱贊沒有過分的危險,不會有拍馬屁的嫌疑,又能把自己關心對方的心意表達到,就能順利打開聊天局面。
聊天稱贊第二條,關注稱贊的行為,而不是內容。
聊天時的稱贊,真正意義在于向對方表達自己的關心,有稱贊行為就夠了,不要在意具體稱贊什么內容。所以,你實在找不到可以稱贊的地方,又不愿違心地說假話,那可以說,“你今天氣色不錯啊”,“你今天的衣服跟你很搭哦”,“你的早餐好香啊”,“你上午工作得好認真啊”,這樣的稱贊對誰都適用,幾乎沒有風險。
對方根本不在意上午工作是否認真,他感受你對他的關心,你的目的就達到了,你們就可以開始愉快的聊天了。
所以,你不要緊張稱贊該如何措辭,去稱贊就夠了。
稱贊的進階做法,是稱贊得有理有據有內涵,具體獨特高逼格。
比如,還是我那件新衣服,更走心的說法可以是,“這件衣服跟你真配啊。看起來挺潮的,你也是個時尚達人,正好搭配了”。看,更具體一點,是不是更能讓對方感到被重視了?
有個唐伯虎的故事,最能說明稱贊的高境界。
一位豪紳給母親祝壽,唐伯虎去赴宴,為主人獻上了一首詩。
他慢條斯理地對壽星念到,“這個婆娘不是人”。在場所有人都吃了一驚,以為是他喝多了,都不知道怎么辦。接著,他慢悠悠地補上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塵“。大家都拍掌稱絕,原來來這一手啊。
接著他又說,“生下兒女都賊”,大家的神經又繃緊了,不知道該如何緩和場面。接著,他又說了一句,“偷得蟠桃獻母親”。
這就是高逼格的稱贊,瞬間讓你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二、還是不知道怎么聊,那就給對方提問
提問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封閉式問題,只需要一兩個詞語就可以回答的。比如,“新工作還習慣嗎”,對方一般回答“是”或“不是”。如果你需要知道某些具體信息時,可以用封閉式提問。
比如有個新同事入職,你用封閉式提問跟他聊天,那就是這樣:
我:你吃飯了嗎
你:吃了
我:最近忙嗎
你:不忙
我:你住哪兒的
你:我住***
我:你什么時候來公司的
你:**月**號
只用封閉式問題,這場聊天根本就沒法進行下去了。
另一類是開放式問題,很難用一兩個詞語回答。比如,“對新工作感覺怎樣”,對方沒法直接用“是”或“不是”來回答,反而容易拓展思路,聊出更多的內容。
開放式的回答有很多好處。如果你提出一連串封閉式的回答,對方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會讓對方覺得是在接受質問。而且開放式的問題,會讓對方覺得你真正在意他,否則才不會提出這些問題,他們也能感覺到你在用心傾聽。
而且,不會聊天的你,只負責認真聽就行了,這不是把聊天的難度降低了好幾個等級嗎?
我:中午吃的什么
你:就是公司門口樓下那家牛肉面
我:味道怎么樣
你:還不錯,我也是第一次去那兒吃,之前都是在街角那家吃的
我:對對對,街角那家的牛肉面特別好吃,我上家公司附近也有一家這樣的牛肉面館
你:你上家公司是在哪兒的
我:就在***,之前做的是***,因為***,所以來了這里***”
你:那你轉行跨度還是很大的,很多東西都得重新學了,我之前做的也不是現在的活兒
看吧,通過開放式問題的引導,順著話題自然地轉變,等你們說出,“我們本來在聊什么的”這句話時,這就是最理想的聊天狀態了。
提問的第二個技巧是,要提出帶感情的問題。
站在對方的立場,充滿同情心的提出問題,這樣才能深入人心。記者們大都是這類提問的高手。
比如,跟你聊天的人是居委會大媽,一般的提問就是,“大姐,居委會都干哪些事情啊”“您平時都忙些什么”,而記者會這樣提問,“作為一個居委會的管理者和協調者,你是如何克服眾多的困難,來保證居民的和諧生活的”。
這樣的提問方式,先對被提問者的努力進行肯定,讓她有機會表達和稱贊自己,這自然就比干巴巴地提問更能激發聊天興趣。
你如果覺得這樣的方式太正式,你也可以說,“大姐,小區這么多居民,麻煩事特多,您一個人怎么解決過來的”
讓提問具有情感還有一個技巧,就是提下你也具有類似的體驗,比如,“大媽,我姑姑也是居委會的,每天會遇到各種麻煩事,你一個人怎么解決過來的”
三、提前準備話題
1.共同遇到的麻煩,是聊天的絕佳話題
比如最近天氣冷,你可以說,“最近天氣太冷了,不管穿多少衣服,都像在裸奔一樣”,對方如果真愿意和你聊,自然也會吐槽起天氣。
比如你們都坐地鐵上班,你們可以一起吐槽擠地鐵的的痛苦,“我們那一站人特別多,來這兒上班這么久,就從來沒有找到過座位”
2.借用身邊材料
剛進上一家公司時,我被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你老家哪兒的”,這個問題我回答了不下十次。這個問題就很保險,如果你問學校,萬一人家沒念大學或大學不好呢。如果你問年齡,這也比較隱私。如果問其他東西,你也不知道人家脾氣和愛好,萬一冒犯了咋辦?
所以,對很多人而言,陌生人初次見面,聊天時最保險的方法,就是問老家是哪兒的,然后順著話題展開。
當然,你可以借用身邊的其他材料開始聊天,穿著打扮,居住地方,都可以聊。不過你基本都用不上了,因為你很快就會找到共同話題
3.投石問路,找到共同話題
尋找共同話題,就得結合開放式提問技巧了。
在使用開放式提問的時候,一定得仔細傾聽,將六個基本問題作為開放式提問的探索工具,從中找到和自己相關的話題點。
這六個基本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5W1H,who(誰),what(什么),when(什么時間),where(在哪里),how(怎么樣了),why(為什么)。通過5W1H找到了共同話題,聊天自然就會順利進行下去了。
四、及時結束聊天
有時候我們會有這樣的經歷,明明聊不下去了,而且雙方都感覺到了,可話題還是不得不持續下去,這就是“強行聊天”。有些人明明不牛逼,非得裝逼,那就是“強行裝逼”,這都是一個道理。
這種情況大概是礙于情面,雙方都覺得,由自己來結束聊天顯得無禮了。但實際上,這只會讓雙方都覺得不舒服。所以,當你覺得該結束聊天時,直截了當地說,“我接下來得去**,就不多說咯,下次再聊”,對方也會明白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