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規范到底是什么樣一種存在,讓社群很自覺地服從?不論是原始的部落還是進化后的現代人類社會,它一直存在,在修改,在進化。
這種東西叫做“norm”,可以譯作“規范”,是指那些約定俗成,大家必須遵從的東西。它在不同的地方是不一樣的,當然能起一些好作用,但有時也相當丑惡。人應該遵從所在社會的norm,這是不言而喻的。但除了遵從norm,還該不該干點別的,這就是問題。
引用書里的一段話:
到歲數了,找合適的對象結婚,過正常的性生活”和“愛上某人”,是截然不同的事情。當然,假如你說,性愛只是生活的一隅,不是全體,我無條件地同意。
到歲數了,找合適的人,正常的性生活,這些都是從norm的角度來判斷的——屬于個人的,只是一片虛無。我總覺得,把不是生活的事叫做“生活”,這是在巧言掩飾。
這都是社會關系決定的,所謂框架里的東西。
然后呢?很多時候不論是否找到真愛,不論性取向,不論是否合適,就這么搭伙兒過日子了。人類總歸是人類,和其他種群一樣,把繁衍后代作為人生頭等大事之一,還有另一樣,就是生存。始終如一的種群意識,報團取暖,渺小如滄海一粟。
生活是否一定要遵循norm才能過的更好呢?如果我們跳出框架,必定會收到指責,就好像種群里脫離隊伍的那一只;但是人類太多,分布太廣,脫離后也沒有失去生存的能力,不合群的那些人有的也能生活的很好,所以跳出圈子的也越來越多。
羈絆還是好多啊。人畢竟是有高級情感的生物,復雜的情感和社會關系有的時候容不得你任性。適者生存這條法則永遠不會改變,弱肉強食生老病死是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只要有至親,人會為自己也會為他們而活。
戴著枷鎖跳舞的人,如果有一天能心甘情愿找到框架里的歸宿,也是自由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