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開場追逐戲之后baby為大家去買咖啡路上的那串長鏡頭,小號、鼓和鋼琴的旋律都非常舒服地踩在baby的動作和一路的環境上,讓人忍不住跟著節奏搖擺起來。
緊接著是道哥(凱文·斯派西飾演)布置搶劫計劃的那個鏡頭,音樂的鋼琴旋律也近乎完美地貼合baby的指彈動作、道哥的唇語以及團伙內蝙蝠(杰米·福克斯飾演)的眼神,感覺起來儼然是一部讓人聽視覺都很享受的影片。
但可惜的是,讓人耳目一新的聽視覺享受僅此而已。再往后的感情戲、飆車戲、槍戰戲都完全在一個套路上,觀眾抱著心理期待渴望能看到不一樣的鏡頭畫面,只不過電影直到結束了,都還是千篇一律的套路,全片除了可以讓人津津樂道的音樂節奏,其他的乏善可陳。
總體來說,《極盜車神》只能算是一部平庸的商業電影,它贏在剪輯和配樂,整部影片看完像90年代的飆車片,出現了很多經典的搖滾樂和經典電影,畫面也很復古,但缺乏商業大片的氣質。
而我更想冠名給它的是文藝商業電影,充其量只是小部分人的狂歡。
勿讓主觀感受影響大眾消費,勿用夸張詞匯曲解影片題材
影片上映之初,網絡上一片倒的對本片的贊譽簡直是一場商業災難。
燃、爽、嗨、刺激、荷爾蒙、腎上腺、視覺盛宴……這些夸大的字眼不斷地充斥在各大主流媒體上時,就已經讓我些許有些擔憂了。純粹的商業犯罪電影能夠被打上這些標簽的影片,是確確實實影片中的鏡頭有足夠的火藥味和視覺效果,但用在《極盜車神》這部影片里其實過分差強人意。
而相反的,耗資2.1億美元、每秒近乎1.8萬美元的《星際特工》,整部影片畫面的精致簡直可以用出神入化來形容,每一幀的畫面美到讓人窒息,可惜卻受到業內影評人質疑其劇情和故事,更有些人只為了黑吳亦凡而惡意差評。
些許讓我有些感慨:影片的好壞被掌控在部分人的手里,甚至更多的自媒體完全沒看過影片,就模仿對《極盜車神》的褒獎套路,不斷地給普通觀眾輸入“燃、爽、刺激”的字眼而誤導觀眾。
這樣的結果是,觀眾買單走進電影院,抱著享受“視聽盛宴”、宣泄荷爾蒙的期待走進電影院,結果卻敗興而歸。就像被我拉進電影院的朋友一樣,全程手機不離手,出來后的掃興地說:“真無聊,電影講的什么。”甚至他還在想,到底為什么baby金盆洗手了還非得去搶劫最后一次,為什么道哥最后舍生取義救了baby。說實話,這部分劇情連我這樣全程認真看下來的人,都解釋不清楚。
《極盜車神》不是一部爛片,他其實是一部非常讓人耳目一新、風格獨特的影片,但可惜就可惜在導演埃德加·賴特純技術流藝術家,非主流卻受眾有限,也只能立足在小眾影迷中,很難降服大部分觀眾。
這些從目前影片的市場數據可見一斑:上映三天,排片占比達到了近乎20%,可惜票房卻只有5000萬不到,更慘淡的影片上座率突破3%都有些困難,我看了幾次都在2點多徘徊。
同時,電影評分在各大主流媒體從極端好評慢慢走向正常,開始接近8分的評分開始落到7分的中庸影片評分,這也是我對這部影片的評分。而相反的,《星際特工》的口碑在市場的考驗中口碑開始逆襲,不僅票房數據華麗,觀眾的評價也開始褒獎影片中的視覺特效和人物形象。
影片的劇情其實乏善可陳
說回到《極盜車神》電影本身。
從劇情走向和人物塑造上,影片其實沒有鮮有可以拿出來褒獎的地方。
電影的主角自然是baby,對于他的性格塑造和人物背景,全片用了大篇幅的時間去陳述,從幼年的家庭暴力、喪母喪父的童年經歷而形成孤僻的性格,因為車禍而造成終身耳鳴而不得不終日用耳機來分散注意力。但其實整部影片看下來會讓人覺得過分用力,過分用力的結果是baby的超乎常人的技能在影片中有些立不住,甚至為什么不聽環境聲音就能開車那么牛逼都有些差強人意。
相同的,凱文·斯派西的背景介紹的相對太弱化,很難讓觀眾從故事進展中看出來他是正反派的哪個角色,從開始逼迫baby搶劫,到之后幫助baby,甚至送出自己的生命,這樣的人物形象在影片中塑造的過于隱晦,很容易讓觀眾出神,產生莫名其妙的劇情脫離感。
而最終的反派boss巴迪(喬恩·哈姆)更很難在影片中自圓其說,導演刻意將他渲染成“金融界精英被迫淪落為黑道”而內心充滿邪惡的形象,但直到影片結束也未給出合理的交代。
所以影片從劇情和人物上就很容易就讓觀影者(像我朋友一樣),心里產生大面積“為什么”的疑惑。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覺得無聊、昏昏欲睡的原因。
我曾經非常癡迷凱文·斯派西的電影,可惜近些年除了電視劇《紙牌屋》可圈可點之外,鮮有佳片生產,還包括他臃腫的走形身材,些許讓人感嘆歲月。
剪輯師的刀法成為影片唯一亮點
如網上所褒獎的一樣,這部電影的確在對音樂和蒙太奇的把控上堪稱完美,每個剪輯點都毫無破綻的契合。
如開始所說的長鏡頭,足夠驚艷到觀眾。普通長鏡頭其實很容易,難就難在長鏡頭中還有故事、有劇情,而《極盜車神》中的這個長鏡頭,還得非常完美的契合音樂,就更加難能可貴。我們可以看到一首歌的時間內,音樂中明顯的小號、鼓、鋼琴旋律,都會踩到baby的動作上,聽起來這種flow特別讓人舒服。
題外話:對長鏡頭有興趣的影友可以去看澳大利亞歌手凱莉·米洛的歌曲MV《Come Into MyWorld》,這部MV是非常類似的長鏡頭,而且更加復雜。
這部影片最精妙的部分其實就是音樂完全在跟著劇情的節奏。不對,應該說是電影劇情完全被音樂帶著走,這也是少有的以音樂作為完全核心的電影。角色的動作、臺詞,子彈的嘟嘟聲,開關車門、剎車的聲響,甚至雨刷器的搖擺這么細微的動作全部都準確的踩在了音樂的節奏上,這完全得意于剪輯師對音樂的敏感度,觀眾會忍不住跟著節奏搖晃。
但其實這樣的套路太多,如我前面所說會給人以視聽覺疲勞,況且影片其實感情戲份頗多,特別影響影片緊湊性。
在最近一期的《中國有嘻哈》中制作人提到,說唱的flow如果能夠完全的契合,也就是詞和曲能踩在點上,會讓觀眾忍不住隨著節奏律動。在《極盜車神》中,音樂是曲,而詞就是畫面的蒙太奇剪輯點,因為剪輯師完全掌握了契合的點,所以也就讓人感覺有“忍不住擺動”的沖動。
邁克爾杰克遜的舞蹈其實也是如此。
音樂的另類是我對這部影片的唯一褒獎,而這唯一的亮點,也是讓我覺得很難將《極盜車神》撐起一定評價高度的理由。
終評
《極盜車神》不是爛片,但也不能說非常好看,它是一部非常文藝的商業片,刺激和燃爽和它相去甚遠。
有興趣的影友可以去看看,但開始且不要抱太大的期待。
如果你渴望看的視覺盛宴,那更推薦《星際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