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次接哥哥從幼兒園出來后,他一直在發牢騷,我試圖問他是不是在幼兒園有什么不開心的事,他不回答,而且總是在拒絕做他應該做的事,比如:背書包,到家換鞋、洗手這些他平時很主動的事。我很惱火,但忍著沒有發出來!
終于在他拒絕吃晚飯的時候,我被點爆了!
我蹭蹭蹭的歷數他的一二三條罪狀。
他見我忽然這么大脾氣,驚恐的看著我:媽媽,我不喜歡你這么大聲跟我說話……
我怒氣沖沖地說:我忍你很久了!
他迷惑的看著我:你生氣你跟我講啊!我又沒叫你忍!
唉,好吧,我的自尊碎了一地!
他沒讓我忍,可是他的一再反常的舉動讓我很不舒服,我的容器變的很小,小的只裝下憤怒,可是我沒有表達出來!
因為我認為表達了我的憤怒就會傷害他,媽媽是應該溫柔的,怎么可以對孩子發火吶?
所以我選擇了忍,我忍住了我的憤怒了,他應該會感受到我的良苦用心吧,應該會感激我吧,這是我忍了我的憤怒后,自然而然產生的對他的要求!因為我覺得他也應該滿足我的期許!
但是,事與愿違,他并沒有感受到我的感受,還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此時,我的憤怒以先前數倍的爆發力顯現出來了!哥哥于是就迷惑了,不知道媽媽剛才還好好的,為什么突然就爆炸了!
這是一次及其失敗的親子溝通,事后我多次反省才有以上的體會。同時,也讓我注意到關于“憤怒”這件事,我們應該到底如何處理?
想起還有另外一件事,挺多年了,那時我懷孕,寶奶過來,中午我做飯的時候,燒了個蒜黃雞蛋,可能是因為蒜黃太貴,寶奶極力要求等晚上寶爸在家的時候燒!
當時,我有點懵圈,可是理智的思考一下:她認為好點的菜等著寶爸,是她的想法不是我的;菜是我做,我可以選擇做什么菜,不做什么菜,當然寶奶要的青菜我也做了!
當寶奶看到蒜黃雞蛋的時候,她的憤怒也是難以掩蓋的,她應該是在為我不聽她的而憤怒!但我完全感受不到她為什么為一盤菜憤怒!
和上面的例子一樣,這也是一次不怎么成功的溝通。
我們不是圣人,做不到事事通達,生活中我們經常偶遇憤怒,如果遇到了,我們又該如何吶?
第一、為什么我們會憤怒,心理學中解釋憤怒是恐懼的衍生情緒,當我們感到憤怒時,我們最應該面對的是憤怒背后的恐懼。
更具體一點講,是對失控的恐懼!我對哥哥的不同以往感到憤怒是因為對于我來講,他的行為不在我的控制范圍內了。同樣寶奶對是否做一盤菜的控制權都失去了,所以她憤怒了!
第二、忍住憤怒只是更加憤怒的前奏
每次我們忍住憤怒的時候,潛意識接收到的信息都是“我在付出”,眾所周知當“付出”一產生,隨之而來的就是“要求回報”,除非鏈接的非常好,通常這種“回報”是不會發生的。于是,還有什么比付出了卻等不到回報更讓人憤怒的呢?
第三、及時準確的表達你的憤怒才是最終化解方式
既然忍住憤怒不是最佳方案,那么,憤怒發生時,我們怎么辦吶?
我上廁所的時候,哥哥突然把門推開闖進來。我很尷尬,當然也很憤怒,如果我選擇忍了,那哥哥就會認為我不介意上廁所被看見,以后他還會一如既往,如果我跳起來指責哥哥,“你怎么進廁所不敲門啊,這樣多不禮貌啊,你是個不禮貌的小孩……”吧嗒吧嗒……哥哥只會認為我難以接近,不可理喻,并不會去體驗我的感受。我的做法是很認真的告訴哥哥:“我上廁所時門忽然被打開了,我非常生氣!”哥哥很抱歉的跟我說:“媽媽,對不起!”他知道他的行為觸犯我了,也知道我的感受。這就是及時準確的把憤怒表達出來。
最后我想講的是,其實通常憤怒的一方才是最錯的那一方,對方有錯不說明你也要去犯錯。你憤怒是你不能接受失控這個現實。如果你能接受一個不完美的自己,不可控的現實,憤怒就很難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