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可以懶,但卻不能停止寫作。不管是寫日記,寫短語,寫小說,寫報告,總之就是需要寫寫寫寫寫。
至于為什么?
因為寫作是逼自己產出的的好方法。
很多人都有這種疑問,為什么自己天天讀書吸收新知卻仍舊沒有辦法條理清晰地表達自己?
而我可以很不害羞地承認自己就是有這種疑問的人之一。
前幾天被老板叫去做PPT,我在寫文案內容時基本上跟便秘差不多...3個小時寫不出好的完整內容,所以我只好跟隔壁同事大神求救。
人家1小時的產量已經是我的兩倍了...而且內容簡潔,條理分明。
除了感謝大神與贊美大神以外,我也發覺自己在知識管理的能力上需要加強。
為此,我認真反思自己做不到和大神一樣好的原因,而這個原因應該是自己的「產出」的能力不足。
知識管理的能力有三個:吸收,整理,產出。
吸收很簡單,你每天聽新聞、跟同事八卦、看一段網路小說都是一種吸收。
整理,顧名思義就是梳理你吸收的各種資料并將它轉化成自己能理解或是能用的資訊。
產出則是能確實的以自己的語言文字將訊息傳遞給別人并被別人理解吸收。
在腦子里想500字可能用不到半分鐘,但實際寫出500字就不是這么回事了。
前面還容易,因為只是自己的腦內活動,你只需要說服自己,而最后一個階段則是人與大神之間差別最大的地方。
寫出500字需要磨練自己的文法、邏輯和表達能力,才能確保別人也能夠理解。
然而磨練自己「產出」的能力只能不斷的試著「產出」并模仿學習他人的優點才能真正的進步并把握這項能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想升級?那就確實的磨練自己缺乏的能力,開始寫作吧!
愿明天的自己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