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參加了兒子的第一個家長會,感觸很多。首先真的很感謝負責任的老師們平日細心的記錄兒子的每一個成長細節,(此處擁抱表情無數個)
從參加完兒子的家鄉會幾乎每天都會去反復看兒子的成長測評,反復在回想和老師當天的溝通內容。和爸爸也一起分享了兒子的成長變化后重新制定了新的家庭計劃。
和老師探討,分享育兒心得很受啟發,對于進入人生第一個敏感期和叛逆期2-3的孩子,家長其實需要更多的“冷處理”比如孩子在鬧脾氣時,比如在玩的野了時,家長的冷處理遠比“干涉”更實用,適用。或者還指另一面盡量的多放手,冷處理,讓孩子盡情探索,切勿代勞。
夫妻之間的相處何嘗不是?叛逆期的孩子情緒不穩定,不能自控。成年人在面對沖突時何嘗不是?也許更多的需要冷處理,讓對方自己想明白遠比自己苦口婆心來得到位。
隨著小伙子一天天的長大,更加深感教育絕對不是說教而是影響!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父母只需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更深悟的是原生家庭對于一個人的影響絕對是畢生的........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把我們的成長遺憾重復給下一代,努力給下一代營建一個理想的原生家庭。
也深感旅行對于一個人成長的意義。旅行絕不只是讓孩子增長見聞,記住旅游的景點,而在于旅行過程中的經歷積累帶給的成長。比如兒子在一歲倆個月時“香港7日游”因為酒店住了很多熱情主動Say Hello的老外,兒子學會了見面說Hi,告別說Bye。直至現在都會主動和同行的人們打招呼或者告別。所以,多帶孩子旅行越早越好。
小伙子在不到倆歲就表現出大哥的風范,會拉起摔倒的小四個月的拍檔天天弟弟并擁抱拍拍弟弟的背......比如在家看到我和爸爸擁抱,他也要加進來一起抱抱,其實是我和爸爸“有意為之”告訴他,這是表達喜歡,表達愛的方式。沒有什么比讓一個人在愛里成長更靠譜,踏實。感謝上面照片中給他愛和讓他感受到愛的舅舅,豆豆哥,琪琪樂樂姐姐。如果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愛的能力人,父母除了多的表達愛更重要的是自己先要有能力愛人愛自己!
記得《遇見未知的自己》書中這樣說:母親之所以擔心孩子,是由于她無法承擔一絲絲可能失去孩子的危險,于是把自己的恐懼投射到孩子身上,給孩子很多壓力,所以說擔心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
書上還說:一個人的命能活多久,是上天的事,一個母親再怎么努力保護孩子都是無法與天命抗衡的!
所以,擔心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無論你有多么愛她,多余的擔心就是最差的禮物,不如給她祝福吧!
孩子,孩子,你慢慢長.....
總說人生無法重生,有幸成為父母的人其實就是上天賜予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