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無意間和朋友聊到關于工作室的發展,說來我加入兒童美術這個行業也有將近15年的時間了,我剛開工作室的時候,真的只是個別,完全有賴于家長的信任和興趣的支撐,讓我在緊張工作之余還能利用周末教孩子們畫畫。那周末看似很緊張的節奏卻是我最放松的時候,因為在自己的畫室完全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上課。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大大小小的畫室、教育機構像蜘蛛網一樣遍布大街小巷,兒童美術工作室或者說各種各樣的藝術培訓班已經成為大家眼中的肥肉,于是乎,不管是專業的藝術院校生、學營銷的、甚至學化學的……都不約而同將扎下這深深的水塘,而本來自由自在生活在這池塘的魚兒們因為人們投出的餌而神經錯亂。有的魚餌味道鮮美,卻飽含防腐劑;有的魚餌看上去很特別,卻被糖衣包裹,有的魚餌味道平平,卻也實實在在;還有的魚餌看上去樣子難看,卻營養豐富……
那有沒有味道鮮美,又飽含營養的魚餌呢?且來聽聽我的觀點。
曾經有位家長甚是為我著急的說:“老師,我看你的這兩年都沒怎么發展呀!快到東邊來開一家畫室吧,我們都支持你!”我感到很抱歉的說:“可是我現在每天都很忙,實在沒有精力了呀!”家長說:“你看人家開微店的都能發展好幾個下線,你也該多開幾家!”
話說我開畫室十多年,每次和同行交流,大家一聽先問你有多少學生了?我會很不好意思的說:“也就100多人……”然后,就沒有然后了。你輕輕一問身邊的人,開畫室1、2年,少則二三百,多則上千人……開始我也很懷疑,為什么會這樣,難道真的是我能力不濟?但是我對自己的教學還是充滿了自信,若再看某些畫室的兒童畫,我突然知道為什么了。要么是很容易復制的課程,要么是夫妻檔,管理教學面面俱到。
后者我沒得比。夫妻檔的最好的地方就是他們有共同語言,且可以分工行事,一個負責教學,一個負責管理。而我,畫室中家長工作、教學工作、管理工作、財務工作、材料統計工作……統統都是我自己(說出來都是淚呀〒〒)所以他們的發展快且穩是注定的。
前者……說實話現在很多見,所謂的可復制的課程,就是沒有關注到兒童個體的發展,不懂得教育的真諦,僅僅為了教兒童畫畫而畫畫。我記得當時我對家長說的一句話就是:“產品可以復制,但是教育不能復制!因為每個兒童生活的環境不同,發展快慢不一,看世界的角度不同,愛好不同,想要幫助兒童發展自我,就必須關注兒童的個性和感受。那課程怎能復制?如果我發展的快了,但是課程跟不上,那吃虧上當的肯定是你們的孩子。”
那很多人會說,那就培訓老師呀!說到培訓老師方面,我有點淺顯的小經驗,但是但凡有點培訓經驗的人都知道,你培訓老師,面對的是一個有思想,有個人喜好和習慣的人,而不是一個機器。和孩子一樣,每個人的對事方法、看事角度、專業素養都不同,怎么能復制人才?所以培訓老師的時候,首先要他知道未來的發展是什么,正確的教育是什么,之后就由老師自己慢慢悟了,這個過程極其漫長。我已經工作十多年,也只能說剛剛對兒童的發展和教育的方向有個粗淺的理解內化,而懂得越多,就會發現自己越無知,所以想要老師復制你的課程,馬上就投入教學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當你看到可復制的課程時,你大概就了解了這個老師的能力,這個機構的水準。或許它已經上千人了,但又如何?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萬人大校的總裁,開始見了我說:“來,坐下聊聊。”我坐下來,他問我:“你做畫室幾年了?”我答:“十年了吧。”他眼睛放光,說:“哦,那你現在有多少學生?”我說:“一百來人吧!”他馬上扭頭,和身邊的一個小老師說:“哎,那個誰,上一年XX老師剛加盟我們,好像發展了一年得上千人了吧!”他滿臉滿嘴都是不屑。我笑著說:“我和你們的目標不一樣,你們是為了賺錢,我是因為自己喜歡,快樂!”他笑說:“你快樂嗎?”我答:“當然。”
那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我這種快樂是被一些人不屑的。我只能呵呵了!╮(╯╰)╭
現在有很多教育機構打著國際的大牌子,但實際操作這些課程的卻都是些剛畢業的新老師,他們經過一兩周的培訓,就開始應用課程,有的甚至自己還是個孩子……
說到這,我身邊的朋友大概都知道我的觀點,作為一個教育者,假若我自己的孩子沒有被教育好,我自己是非常心虛的。因為在我的意識里,自己的孩子教育不好怎么好意思再去教育其他孩子?我的孩子也會有小脾氣,我的孩子也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但是她一定會是一個吸收力特別好的孩子,會是一個懂得做自我的孩子,會是一個特別有彈性的孩子,還會是一個對生活充滿向往的孩子。至少我在努力踐行!
和朋友聊著聊著,我突然明確了現階段的任務,我的畫室不是為了發展和擴大,而是為了精益求精的教學質量。當然這也有賴于我家寶貝的功勞,因為在教育她的過程中,我才能真正的意識到一個人的發展和成長,才能更加了解作為一個家長的殷切希望……
我做不了管理,不是做不了是沒有時間和精力;我做不了營銷,不是做不了是因為沒有時間和精力;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研究教學~學習學習再學習!好吧,當下我要做好的就是多多陪伴女兒成長,然后,認真鉆研教學,總結經驗,等到女兒長大,我會再次好好思考我的下一步~先穩穩地扎下現在的腳印!
突然想到丁海斌老師上次的感悟:“做孩子的教育,以規模和效益作為成功的標準,是這個時代評價成功病態的眼睛,每個人不小心都容易成為‘成功’的幫兇,時常警醒,我希望去做一個‘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