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親子伴讀
古詩復習,憫農+赤日炎炎似火燒,游子吟,漁歌子。
英語 繼續閱讀my family ,字母拼讀 讀 F, G
一起共讀:寶寶睡前童話故事。故事中有個后媽對孩子不好,他問后媽是什么,有沒有后爸,后爺,后奶……
2. 一起來讀書~小王子。
沙漠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在某處隱藏著一口水井。當我們找到水井的時候,重要的不是水,而是一起尋找的這個過程。人生也是一樣,要追尋的東西其實就是過程 讀到這里我聯想到關于夢想實現的結果和追尋夢想嘗試的過程。對于我們這一代來說心中有個夢想,就要為了這個夢想而不懈的奮斗。好像一切規劃好了,并且實現了,內心才有更多的安穩。
夢想是要有的, 萬一實現了呢? 但是并不是說有了夢想,按部就班的去做。我們每天遇見不同的人 做不同的事, 這些經歷的都是經驗,每一步都是成長,用心去尋找,每一次經歷都是一個難忘的過程。
?
? 平時在生活中和孩子相處,我們能做的 首先是要引導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勵他們去探索。不要像我們一樣在大環境下已經沒有了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可出于各種原因,父母常常不能接受孩子在好奇心驅使下的種種要求:用水果刀自己削蘋果、把整卷紙都泡在水盆里、或者搭個城堡,用床單在客廳搭個帳篷……如果孩子要求的每件事都被父母拒絕,久而久之,就會失去那些新奇的想法和對事物的好奇。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寶貴,孩子問一下問題的時候,也不要說問這個干什么,或者你這么小長大了就知道,而是和鼓勵孩子的提問,并一起探討。看到一則泰國廣告,小小的觸動了我,故事講的是與媽媽一起在菜場賣菜的JU,看到別人家的豆芽都賣的那么好,便問媽媽,為什么我們自己不種來賣呢,雖家境拮據,媽媽并沒有扼殺Ju的夢想,而是十分鼓勵“我們可以試試看哦”。一次,兩次,都以失敗告終,存折的錢也在一分分減少,看到女兒一次次失望的臉,然而媽媽依舊面帶微笑地鼓勵女兒“沒關系我們再試一次”,與女兒一起尋找解決之道,最后終于成功種植出了豆芽,如今,小女孩長大了,順利取得了生物學博士學位,從事于研究工作。我們要做的也也許就是像這位媽媽一樣,肯定孩子的想法并引導鼓勵他們去嘗試和發現。
? 第二鼓勵孩子要做到肯定孩子在過程中積極努力的過程。之前林文采博士曾講過一個故事, 一個爸爸帶著孩子,在游樂場玩那種用手臂的力量拉著桿一個個往前走的器材,小朋友最后也沒有成功, 但是爸爸卻對兒子說,“ 我覺得你已經很棒了, 你看其他小朋友像你一樣 試了20次, 其他小朋友試了三兩次做不到就離開了, 爸爸看見你嘗試了20多次,真的很有耐力。老爸希望你下次來繼續加油。”更多的“過程表揚”來贊揚他們的努力,相比較于其他形式的表揚,孩子更有可能努力工作、迎接挑戰和更好地處理失敗。要讓孩子明白“享受過程”比“贏得勝利”更重要。在這快節奏的社會里,或許我們更應該在乎的是過程,只要過程中我們努力了,并堅持努力,那么無論結果怎樣,我們都會收獲快樂。如果過分注重結果,那就會丟了快樂,而結果也不會如約而來!
第三,對于孩子的夢想問題,更重要的是由他們自己來選擇, 而不是由父母來決定。要教會的是讓他們保持旺盛好奇心,在試錯過程中不斷挑戰自己、走出舒適區,同時,也敢于且勇于承擔可能付出的代價與失敗。 只有他們在自己的體驗后, 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那些名人也不是一開始就想著當作家,科學家, 明星。 都是在自己不斷地體驗試錯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優點,并利用這個優勢從不同的方面來鍛煉自己,讓自己更強,從而成為了成功人士。對于孩子來說,有大把的時間來試錯。孩子犯了錯誤,正是考驗大人是怎么對待問題的時候。轉變一下,不要總用大人的思維和要求來評判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