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文/孫冬冬
在上周末,我參加了一個讀書會,讀的是美國作家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
我想分享一些我參加周末讀書會的收獲。
首先,對待好書一定要文本細讀,要善于在書里面給自己挖坑,找到你想要去探究和了解的點,否則失去了興趣就失去了動力。比如你讀這本福克納的小說,就需要去了解他的寫作環境,引出美國南北戰爭的歷史背景。在好奇心的牽引下,你可能就想去研讀那段歷史。
同樣,在研究美國南方貴族沒落的思想變化時,你可以聯想到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和成長環境對一個人心理的影響。這時,你可能就需要補一下原生家庭這堂課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還有,我們都知道,美國是一個由清教徒建立的國家。那天讀的那本書里面有很多與基督信仰有關的內容,比如書中提到耶穌的復活、童貞女瑪利亞圣靈感孕,甚至直接引用了一些《圣經》的原文。這樣的話,你就需要了解《圣經》里面對應的章節和故事才好更加地理解那本書里面的內容。記得當時一個書友感嘆,一旦涉及到信仰就是一個填不了的大坑,可以適可而止了。我覺得對待信仰這件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且看你自己的心意吧。
不管你是什么樣的讀書習慣,都要學會總結和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我覺得,在這個人心浮動的社會,拋開商業利益不談,一個好的文章可以是照亮別人生活的一盞燈,也可以是醫治人們傷痛的一副藥。讓你想要鏈接的群體有共鳴、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內心,感受到你文字里面的溫度,感受到愛,這本身就遠遠超脫了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