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8.14日 星期一 天氣晴
8月14日清晨音頻
各位同學,大家早上好,今天是我們100天精華內容領讀營的第10個學習日。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小理論叫做:沉默成本效應。
首先我們來看,什么叫做成本。
成本概念隸屬于經濟學,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個人想達到一定的目的,所需要你耗費的一定資源,可以是貨幣、時間、甚至是機會與感情。
那么,什么叫沉默成本呢?
沉默成本是指由于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
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
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等,成為“沉默成本”。
舉例:我們去飯店,花了38.8元,點了一盤鍋包肉,結果做的并不好吃,但錢也交了,拿也拿不回來,充其量決定下次不來這家店罷了,但無論如何,那38.8元,注定是打了水漂。
這38.8塊,就可以看做是“沉默成本”。
最后,我們來共同學習一下:沉默成本效應。
根據經濟邏輯的法則,沉默成本與制定決策應該是不相關的。但人們在實際生活中,經常會存在著一種決策時顧及沉默成本的非理性現象:人們為了避免損失帶來的負面情緒,而沉溺于過去的付出中,選擇了非理性的行為方式。這就是沉默成本效應。
沉默成本效應的原始定義是:如果人們已經為某種商品或勞務支付過成本,那么便會增加該商品或勞務的使用頻率。
舉例:人去電影院觀影,看了半個小時,發現電影爛到可以,昏昏欲睡。如果按照理性的決策方式:電影很差,理應得出的反饋是抬屁股走人,拿出那點時間給自己找點更好更快樂的事做。然而事實上,我們的選擇卻多半是:硬著頭皮看完。
原因何在?過分沉溺于沉默成本效應中,無法自拔。總是想:來都來了,錢都花了,再看看吧,再看看,萬一后面劇情很好呢?然而,從概率上講,這個決策是非常不科學的,后面的劇情好的概率只是萬一,硬著頭皮死撐,不僅僅是自欺欺人,更是冒了一個高概率的風險,即:后面的劇情越來越爛,把你拖得越陷越深,最終你整個人情緒越來越差,整天都沒有好心情,還有可能回去后與人發生摩擦。
比較理智的做法其實很簡單:來個干脆的了斷,直接走人,抓緊時間投入到新的情境中去。
但我們不會這么做,甚至一聽到這種做法心里都不好受,為什么?
這來自于人的另一個心里誘因,叫做:損失憎惡。
我們天生對“損失”更加敏感,為了避免損失或找回損失,我們會寧可冒更大的風險,結果就是,自己硬著頭皮冒的險,苦果由自己承擔。
舉例:假如您花了100塊錢買了一張滑雪場的票,但不久,您又發現了一個體驗更好的滑雪場的票,并且只需要50塊錢。你把它也買了。
無巧不成書,后來您發現這兩張票的時間撞上了,請問您會選擇去哪一個地方,放棄哪一個地方?
我們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去滑那個100塊錢的!為什么?因為它的體驗雖然可能沒有50塊錢的好,可能沒有50塊錢的那個有趣,但你總想著,要是不去這100塊錢的,我損失更大啊。
然而,真正理性的判斷一下:最好的選擇,應該是以體驗為標準啊,當然應該以哪個體驗好去哪個,跟損失有什么關系呢?因為無論如何,你花出去的錢都統統收不回來了,為什么不去個體驗好一點的地方呢。
由于人的損失憎惡,導致我們不斷的陷在沉默成本效應中無法自拔。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如:一篇很爛的文章;一個很爛的伴侶;一條并不稱心的裙子;甚至是一場輸到光屁股的賭局。
如何避免頻頻掉入沉默成本效應的怪圈?——樹立及時止損的思維習慣。
勇敢放手,目光朝前看,過往不戀,來者尤可追。
今日電影推薦:《暗戰》1999年,豆瓣評分8.3
動作、劇情、犯罪、警匪
8月14日讀書心得:
細節· 真實 ·生活·· 會心一笑
1.你沒有陪過女人買東西嗎?尤其是買衣料,她從不干干脆脆在說要做什么衣,要買什么料,準備出多少錢。她必定要東挑西揀,翻天覆地,同時口中念念有詞,不是嫌這批料子太薄就是怪那批料子花樣太舊,這個不經洗,那個不經曬,這個縮頭大,那個門面窄,批評的人家一文不值。
2.女人不僅在決斷上善變,即使是一個小小的別針位置也常變,午前在領扣上,午后就許移到了頭發上。三張沙發,能擺出若干陣式;幾根頭發能梳出無數花頭。講到服裝,其變化之多,常達到荒謬的程度。
3.女人的忍耐的力量是偉大的了,她為了男人,為了孩子,能忍受難堪的委屈。女人對自己的享受方面,總是屬于“斯多亞派”的居多。男人不在家時,她能立刻變為素食主義者,火爐里能爬出老鼠,開電燈怕費電,再關上又怕費開關。
4.善哭的也就常常善笑,迷迷的笑,吃吃的笑,格格的笑,哈哈的笑,笑是常駐在女人臉上的,這笑臉常常成為最有效的護照。女人最像小孩,她能為了一個滑稽的姿態而笑的前仰后合,肚皮痛,淌眼淚,以至于翻筋頭!哀與樂都是常川有備,一觸既發。
5.等到長大之后,三五成群,說長道短,聲音脆,嗓門高,如蟬噪,如蛙鳴,真當得好幾部鼓吹!等到年事再長,萬一墮入“長舌”型,則東家長,西家短,飛短流長,搬弄多少是非,惹出無數口舌
6.女人的體溫似乎較低一些,有許多女人怕發胖而食無求飽,營養不足,再加上怕臃腫而衣裳單薄,到冬天瑟瑟打戰,襪薄無蟬翼,把小腿凍得作“漿米藕”色,兩只腳放在被里一夜也暖不過來,雙手捧熱水袋,從八月捧起,捧到明年五月,還不忍釋手。抵抗饑寒之不暇,焉能望其膽大。
7.女人的聰明,有許多不可及處,一根棉線,一下子就能穿入針孔,然后一下子就能在線的盡頭打上一個結子,然后扯直了線在牙齒上砰砰兩聲,針尖在頭發上擦抹兩下,便能開始解決許多在人生中并不算小的苦惱
8.有些男人,西裝褲盡管挺直,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種麥!襪子手絹不知隨時洗滌,常常日積月累,到處賽藏,等到無可使用時,再從那一堆污垢存貨當中挑選比較干凈的去應急。有些男人的手絹,拿出來硬像是土灰面制的百果糕,黑糊糊黏成一團,而且內容豐富。
9.多少男人洗臉都是專洗本部,邊疆一概不理,洗臉完畢,手背可以不濕,有的男人是在結婚后才開始刷牙。
10.他若是上街買東西,很少時候能令他的妻子滿意,他總是不肯多問幾家,怕跑腿,怕費話,怕講價錢。什么事他都嫌麻煩,除了指使別人替他做的事之外,他像殘廢人一樣,對于什么事都愿坐享其成,而名之曰“室家之樂”。他提前養老,至少提前三二十年。
11.一餐盛饌之后,他的人生觀都能改變,對于什么都樂觀起來。一個男人在吃一頓好飯的時候,他臉上的表情硬是在感謝上天待人不薄;他飯后銜著一根牙簽,紅光滿面,硬是覺得可以驕人。
12.除了在做事賺錢的時候不得不忍氣吞聲的向人奴膝婢顏外,他總是要做出一副老爺相。他的家便是他的國度,他在家里稱王。
13.他覺得他對女人最大的恩惠,便是把賺來的錢全部或部分拿回家來,但是當他把一卷卷的鈔票從衣袋里掏出來的時候,他的臉上的表情是驕傲的成分多,親愛的成分少,好像是在說:“看我!你行么?我這樣待你,你多幸運!”
14.男人的是另一套,普通的方式,男人的談話,最后不談到女人身上便不會散場。這一個題目對男人最有興味。如果有一個桃色案他們唯恐其和解得太快。他們好議論人家的陰私,好批評別人的妻子的性格相貌。“長舌男”是到處有的,不知為什么這名詞尚不甚流行。
15.一夫一妻不能成為家,沒有孩子的家像是一株不結果實的樹,總缺點什么,必定等到小寶貝呱呱墮地,家庭的柱石才算放穩,男人開始做父親,女人開始做母親,大家才算找到各自的崗位。
16.我看見過不少的孩子鼓噪起來能像一營兵;動起武來能像械斗;吃起東西來能像餓虎撲食;對于尊長賓客有如生番:不如意時撒潑打滾有如羊癇;玩得高興時能把家俱什物狼藉滿室,有如慘遭洗劫;……但是“孝子”式的父母則處之泰然,視若無睹,頂多皺起眉頭,但皺不過三四秒鐘仍復堆下笑容
17.然而為父母者多屬樂觀,孩子才能騎木馬,父母便幻想他將來指揮十萬貔貅時之馬上雄姿;孩子才把一曲抗戰小歌哼得上口,父母便幻想著他將來喉聲一囀彩聲雷動時的光景,孩子偶然撥動算盤,父母便暗中揣想他將來或能掌握財政大權,同時兼營投買賣
18.曾見一幅漫畫:一個孩子跪在他父親的膝頭用他的玩具敲打他父親的頭,父親瞇著眼在笑,那表情像是在宣告“看看!我的孩子!多么活潑─—多么可愛!”旁邊坐著一位客人裂著大嘴做傻笑狀,表示他在看著,而且感覺興趣。這幅畫的標題是:“演劇術”。一個客人看著別人家的孩子而能表示感覺興趣,這真確實需要良好的“演劇術”,蘭姆顯然是不歡喜這樣的戲。
19.到了中年,全變了。曲線還存在,但滿不是那么回事,該凹入的部份變成了凸出,該凸出的部份變成了凹入,牛奶葡萄要變成為金絲蜜棗,燕子要變鵪鶉。最暴露在外面的是一張臉,從“魚尾”起皺紋撤出一面網,縱橫輻輳,疏而不漏,把臉逐漸織成一幅鐵路線最發達的地圖,臉上的皺紋已經不是燙斗所能燙得平的,同時也不知怎么在皺紋之外還常常加上那么多的蒼蠅屎。所以脂粉不可少。除非糞土之墻,沒有不可污的道理。在原有的一張臉上再罩上一張臉,本是最簡便的事。不過在上妝之前、下妝之后,容易令人聯想起《聊齋志異》的那一篇《畫皮》而已。
20.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宴會上總有人簇擁著你坐上座,你自然明白這是離入祠堂之日不遠了。上下臺階時常有人在你肘腋處狠狠地攙扶一把……老友幾年不見,見面說不出他的姓名,只覺的好生面善,辦事超過三件,就需結繩,又怕忘了哪一個結代表哪一件事,如果筆之于書,又怕忘了備忘錄放置何處。
案例一:馮小剛微博
網友:啥事愛情?愛情是個屁,老子要掙錢,玩遍女明星。(第一層)
馮小剛回復:我想象了一下這個娃說這話的表情,過完了嘴癮,把共享單車往馬路上一扔還踹兩腳,晃著膀子走了幾步,一屁股坐路燈下頹了。
案例二:薛之謙《曖昧》:
反正現在的感情都曖昧,你大可不必為難找般配。
付出過的人排隊談體會,趁年輕別害怕一個人睡。
誰不曾用過卑微的詞匯,想留住誰。
還貪戀著衣衫昂貴,卻敗給了廉價香水。
他先誘你入位,還刻意放低了分貝。
可感情越愛越嫵媚,像爛掉的蘋果一堆,
連基因都不對,還在意什么魚腥味。
何必給自己沉迷的機會,不如用誤會來結尾。
案例三:薛之謙《演員》:
簡單點,說話的方式簡單點,
遞進的情緒請省略,你又不是給演員,別設計那些情節。
該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視而不見。
可你曾經那么愛我干嘛演出細節。
原來愛放下防備后的這些那些,才是考驗。
越演到重場戲越哭不出了,還是否還值得。
案例三:李榮浩《模特》
穿華麗的服裝為原始的渴望而站著,
用完美的表情為脆弱的城市而撐著
案例四:趙雷《成都》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直到所有路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
你會挽著我的衣袖,我會把手揣進褲兜
案例五:宋冬野《安河橋》
我知道,那些夏天,就像青春一樣回不來,代替夢想的,也只能是勉為其難。
我知道,吹過的牛逼,也會隨青春一笑了之,讓我困在城市里懷念你。
案例六:樸樹《平凡之路》
向前走,就這么走,就算你被給過什么
向前走,就這么走,就算你被奪走什么
向前走,就這么走,就算會錯過什么
向前走,就這么走,就算會。
案例七: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馬小軍偷偷進入父親房間的片段
案例八:電影《歸來》
陸焉識被對方媳婦嗆的時候的反應
案例九:《活在別人嘴里這么多年,你也很累吧》
宴席過后的細節、母親擦地的細節
案例十:《不能因為嗆了幾口臭水,就放棄了游向大海的機會》
年輕人和主管的細節、孩子出臟口的細節。
案例十一:魯迅:一見到短袖子、立馬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國人的想象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
案例十二:戀愛中惶恐不安又有點興奮的奇妙感受:聊完了翻聊天記錄
案例十四:窮人家孩子買衣服,窮人家孩子長大后點菜
案例十五:酒桌上強話語權,女性面上迎合,心里有衡量
案例十六:越被表揚,越強壓正常
案例十七:中小學生找存在感;壞學生的犯錯包容
案例十八:男人吸引異性(展現控制力)
案例十九:愛的謊言
案例二十:愛的降維關懷
讀后感:今天是訓練營的第10天,今日小理論是:沉默成本效應:人們為了避免損失帶來的負面情緒,而沉溺于過去的付出中,選擇了非理性的行為方式。在我們生活中,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壞掉的實物,怕浪費的衣服,沒有用處的物品......我們過分沉溺于已經付出的勞動或者成本,而把無用功做到最大化,越來越浪費人力物力,還有就是過分沉溺于已經取得的成就,我們對于這些狀況要懂得及時止損,放棄不必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