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7日? 星期六? ? 晴
今天好友問我什么叫做格局?我一下答不出來,她說可以裝作若無其事是閱歷,真正做到若無其事是格局。她從一個“穩”字闡述了“格局”的內涵,的確有大格局的人就會有穩定的情緒和心態,在面對各種困境的時候,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的鎮定自若。
除此以外,我在北京學習這兩年,在業務上有所提升的同時,在更廣闊的天地里對于“格局”的理解上有了更深的認識。其實,我覺得能吃虧就是格局!世界上最難吃的就是虧!而一個人想要做成大事,想要有大的格局,必須要吃虧。
前兩年,扶貧攻堅剛開始的時候,領導動員大家都去扶貧點,大家誰都不愿意去,因為貧困點生活條件更差,成長進步的空間更小,個人業務上得不到進步。但是只有大家都扶貧點工作,才能完成黨交給單位的扶貧任務,才能在這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績,為貧困人群造福,于是主要領導主動帶頭申請去最偏遠的扶貧點工作。
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但是領導卻說,我帶頭吃虧,大家才會愿意跟我走。做為一個領導,勇于吃虧才是大格局!大家都不吃虧,工作就沒有辦法開展下去了。而且現在公款管理非常嚴格,領導常常為了公家的事情自己掏腰包,用自己的錢替單位買單,看起來的確是吃了大虧,但敢于付出、甘于奉獻就是格局!
很多人都覺得當領導很爽,他只要動動嘴皮子,別人就要跑斷腿,他只要畫個圈,別人就得努力去工作。特別是坐在位子上的那份榮耀感和虛榮感,一言九鼎、風光無限,確實讓人很羨慕。但實際上領導就是別人都能躲,但是他卻不能躲的人,一項工作下屬都可以撂挑子不干,但是領導不能,因為他身上肩負著重擔和責任。
在一個單位,所有人都可以不考慮錢的事情,但是領導不行,領導得一直考慮錢從哪里來?怎樣才能賺更多的錢,才能養活更多的人?這么多人張著口等著吃飯,領導必須要考慮下屬工資待遇的事情。特別是現代這個殘酷競爭的社會,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領導得考慮單位的發展,你不能想方設法開源節流,不能想方設法拓展業務,就不能生存和發展。
作為下屬,你哪怕工作能力不好,但是只要會微笑,只好做個好好先生,就會獲得一個很好的人際關系,因為你不會對別人造成威脅。別人人不會抓住你的小辮子不放的。
但是身為領導,你做任何事情都會有人挑刺。你天天加班加點工作,別人看不到,而你偶爾遲到,別人就會放大,說領導都還遲到。領導就像是玻璃魚缸里的魚,你的一舉一動都在群眾雪亮的眼睛里,當領導就是常被人誤會的,當領導就要比別人付出的多,這才叫做格局!
眼光長遠就是格局!單位的領導重視發展,注重基礎設施的建設,科室不管缺什么設備、儀器都盡量滿足科室需求,到處借錢來搞基建和購置大型設備。有些人只看到眼前利益,覺得賺錢的不就是給大家分的嗎?搞建設會讓職工口袋里的錢少了,但是領導意志堅定、不為不同的聲音所動,為了改變單位落后的面貌不斷投資、建設,同時不斷爭取項目、資金。
這些動作讓單位在短短的一兩年內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變得紅紅火火。這個時候很多員工才知道自己當時的眼光有多么的短淺,只有單位從外在形象上開始改變了,所有職工才看到希望,才擁有無窮動力,這種士氣的提升甚至比金錢、物質對于單位的發展更為有利。領導的格局可能短期內人們看不出來,時間一長,職工們就懂了。
真正的英才常常遭人嫉妒,很多人不一定馬上看得懂,而有遠見卓識,能夠撐下這一切的才叫做有格局!他們的心胸像大海一樣廣闊,有兼容并蓄之德,善于匯眾人之智、集各方之力,能忍世人難忍之苦,能容天下難容之事,順境時不得意忘形,逆境時不頹廢失落。
一個單位的確需要站得高、看得遠、有格局的領導才能實現跨越式的發展,這樣才能少走很多彎路,如果一個領導站位不高、沒有格局,見識和策略,無疑是無法面對紛繁復雜的眾多選擇的,無疑是沒有辦法掌舵單位這艘航船乘風破浪、駛向光明未來的。
我自認為不是一個格局開闊而大度的人,像我這樣容易被情緒、情感左右的人總是不能做到太上之忘情,常常為情所困,所以我這樣的人不太適合做領導,感性有余、理性不足,格局還是小了一點,只適合做做自己專業的事情,比如看看病、講講課、寫寫文章。
人貴在自知之明,自己有幾斤幾兩應該非常清楚,做不來領導就爭取做好領導的助手,只有對自己明察秋毫,了如指掌,遇事才能審時度勢,趨利避害,也才能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其實,這也是一種格局,一種不糾結、不比較的格局;一種與世無爭、恬淡愉悅的生活狀態;一種做好自己份內的事、調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實現知行合一,心上練,事上磨的人生哲學。
做一個格局大的人,最重要的就是需要用更大的視野來看待自己的問題,認清自己的短板和不足,認識自己的弱點,要有自知之明。同時勇敢面對成長中的痛苦,發現與培育自己內在的使命。這樣你才能擁有一個大的格局,讓你的眼界越寬,讓你能找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路徑越來越多。如此,你也會變得更為自信與坦然,更重要你的人生也會變得更有意義與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