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總是父母教導我們,讓我們不犯錯。然而,“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就算是父母,也有犯錯的時候。這時候就需要做子女的多勸諫父母了。
將心比心,有時我們覺得自己是對的,不愿聽取別人的建議,父母也是這樣。這時候要做到“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比如我爸,每次跟他提建議,他總有很多理由,或直接點頭答應,然后我行我素。我爸脾氣不好,特別是天熱,員工犯錯時,他總會火冒三丈,說話特別大聲、直接。每次遇到他對別人冒火時,我都會勸他聲音小點,語氣柔和點,不要罵人,不然別人會害怕,更會亂中出錯。但我爸是急性子,一發火克制不住自己。我看到了會再次勸諫,或者在他高興的時候我再提起這個建議。一些習慣很難改正,但經常有人在一旁提醒并糾正,相信父母也會有意識慢慢改正的。
當然,勸諫再三,也有父母不采納,甚至惱羞成怒的情況。我們會想:父母為什么不能聽取意見?我們會傷心,但決不能怨恨。
當我們對父母有所勸解的時候,首先我們應該要注意我們的態度,我們不能義正辭嚴,這種臉色很凝重,像以大說小。需要晚輩用和顏悅色的聲音,還有委婉的神情來告訴長輩,來為他們建議、分析。這樣勸諫的成功率會高很多。
為人父母,也應該警誡自己,經常也要反省自己有無過失。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