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21個世界讀書日。
卓越文學家莎士比亞說,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西漢學者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
晚唐文學家皮日休說,惟書有色,艷于西子;惟書有華,秀于百卉。
宋真宗趙恒說,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著名雜文家陳四益說,許多事情,過去有過;許多問題,前人想過;許多辦法,曾經(jīng)用過;許多錯誤,屢屢犯過。多讀書,就會更多地懂得先前的事情,使自己不至于輕信,不至于盲從。
作家周國平說,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詩、酒、哲學、愛情,往往無用。吟無用之詩,醉無用之酒,讀無用之書,鐘無用之情,終于成一無所用之人,卻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還有人說,不讀書的人,天和地都是狹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上一輩子;多讀書的人,天和地都是廣闊的,他能活上三輩子——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
書,記載著歷史,展現(xiàn)著當下,憧憬著未來。讀書之美,在于未知,在于在別人的劇本里,品著自己的人生。
翻開書,便打開了一面審視世界、人生、生命的鏡子。
讓我由世界之大看到自己的渺小,讓我看見別人眼中的世界,讓我更加清楚地明白自己,讓我內心篤定卻又不會過于固執(zhí),讓我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與敬畏,讓我懂得感恩珍惜和寬容原諒。
讀書,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yǎng)性靈。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長才。
它潛移默化、潤物無聲。讓人心靜如水、人淡如菊,濾除浮躁、淡定從容,明辨是非、情懷開闊。任紅塵滾滾,自清風朗月,不為進退滋擾,寵辱泰然不驚,已識乾坤大,尤憐草木青。
讀書,被譽為“生命的美容”。不知不覺,讓生命生出許多靈氣和色彩,讓靈魂變得飽滿豐盈、悲憫溫暖。
清新的晨曦,愜意的午后,寂靜的夜晚,奔波的旅途,沉醉油墨香,咀嚼文中意,余香繚繞,思緒繾綣。
更多的時候,讀書不是一群人的熱鬧狂歡,而是一個人的靜謐時光。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一寸光陰。一切漸漸遠去,內心波瀾不驚,古人艷羨的隱居時光不過如此吧。
讀書當日常。一燈如豆,一卷在手,孤獨在側,何等詩意又自在的美。
遇見更好的自己,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那里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一年四季,都是讀書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