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六月作業完成后,拖延至今,一直沒有找到要寫的話題。就寫個故事吧。
故事的主人公,我們稱呼她小W,年齡30歲,工作經驗6年,原就職于某國企,財務專業出身,干過四年財務+2年綜合崗,履歷出色,感覺能力很強,有上進心,好學,為人單純以及熱情。
介紹一下小W即將入職的公司,私企,待遇優渥,對個人能力要求高,團隊愿意輸出,工作靈活,要求穩重細心溝通力強。小W依靠著完美的簡歷成功入職,入職后的基本工作為財務報表審核、費用審核以及月報告編輯。
入職第一個月末期,發生了一件事情。公司每個月都會對較具有行業特性的一個數據進行核算,部門經理P決定安排小W完成。先是把合同發了過去,并對數據結構講解了兩次,小W表示已經理解并可以獨立完成。結果,歷經6個小時之后,數據依然在核算中,問其原因,回答:我第一次做,對數據不太了解,而且不太懂。部門經理P實在不能等了,安排小Y接手,計算公式就是合計金額*協議比例,是最基礎的乘法公式,全部數據計算時間為10分鐘,經理校驗5分鐘,工作完成。
小W私下跟小Y說:“你們都接觸這些數據這么久了,你們肯定明白,我一個新人從來沒有做過,我不可能那么快就完成啊,而且領導是注重結果的,我能做出來不就完了嗎?”
小Y告訴小W,“這個數據我也是第一次接觸,之前都是經理獨立完成的”。
職場無隱私,小W的話很快都被辦公室的人知道了,經理知道之后氣憤不已,加上一個月的接觸,發現小W本身的財務經驗極度匱乏,懷疑她履歷造假,便告知人事對小W調崗,調至另一位經理D處。D安排其負責檔案管理,從部門內的基礎工作做起。但凡D對檔案進行抽查,必定能發現漏洞以及問題。再次問其原因,小W說:“沒有人告訴我這個東西是做什么用的,也沒告訴我為什么拿走。”
于是,經理開始了對小W的談話,更進一步的了解個人情況,是否對工作存在抵觸心理或者有困難。小W是這么說的:“我原來是在國企工作,誰能干誰就要多干,遇到任何問題,絕對要把自己撇清,不然就要承擔一切責任。”、“我一定改,你們都是問我好,我肯定改,給我一次機會吧。”、“我說話是比較啰嗦,跟我媽待著的時間太長了”等等。
經理D看在小W態度尚算誠懇的份兒上,又給了一次機會。終于,熬到了轉正前三天。經理P給小W和D發了一封郵件,需要將檔案寄送至北京,并表明了前因后果,小W說北京方要求將檔案寄至上海總部后,再由上海寄送北京。經理D溝通后表示讓小W按照郵件內容操作,小W再次和北京方確認,獲取的信息仍與經理D溝通結果不一致。于是,經理D決定進行電話會議,同時經理P和北京方均在場溝通,結果竟然讓所有人大跌眼鏡,溝通的結果仍然是資料寄送至北京,唯獨小W仍表述的是寄至上海。
結果自然不用說,在試用期結束的倒數第三天,小W被公司勸退了。而小W依舊不明白,哭著問經理D:“為什么,如果不考慮用我,為什么還讓我寫轉正申請單。”
好了,故事也就說到了這里。小W去了另一家國企,因為檔案的原因還沒做入職,后續也不得而知了。
這個故事結束了,公司也恢復了正常的運轉。
也許我經歷的職場太少了,總覺得,無論什么錯,要勇于自己承擔和解決問題,不是出現問題一味地依靠和推卸責任,為自己做的事情負責任,才是一個成年人應有的思維邏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