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抄
所謂知識,指的是能夠指導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且更可能為我們帶來更好的結果。
在思考知識有用、無用的時候,要參考一個重要維度:短期和長期。
在學習的時候,“莫問前程但行好事”是最優策略,因為最終,肯定有個天然的回報:融會貫通。只有博學的人才有融會貫通的能力。
我們總是在強調成長,而“尋找戰友共同成長”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在成長這件事情上,單單是朋友可能還不夠,因為我們需要并肩戰斗,共同抵擋外界的阻力。所以你需要周圍的人有戰斗力,不然這頂多稱得上是團伙而不是團隊,你們之間也只是狐朋狗友,而稱不上戰友情誼。
2、思考
知識是能夠改變我們的生活,能夠影響我們對某些事所做的決定。
有的知識可以變現,可以馬上給你帶來收入。而有的知識是改變你的心態,陶冶你的情操,讓你在平淡的日子中體會生活的各種滋味。
所以不能以能提高收入為條件來評判是否有用。有些知識是在無形中讓你提高收入,但你卻不知道。
例如:心靈雞湯。喝了雞湯,你突然能量大增,做事更有效率,學習能力也大幅提升。但最終結果是做事有效率了,你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學習能力提升了,原來一天只看10頁書,現在可以看20頁了。你得到的能力,又轉化為更高效地處理事情……這是一個良性循環,你能說心靈雞湯,不是知識嗎?
有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所以,不需要看書了?!非也。此結論純屬斷章取義。我們看書,但要去辯證作者所提的論點。如何辯證?當然是實踐了。唯有實踐出真知,沒有實踐你怎么知道作者所言是真是假?沒有實踐,所謂的知識不過是一紙信息,談不上是你的。所以,看書,要去消化作者的觀點,其實就是一個“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過程。根據作者的觀點,結合自身的實際,摸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特色道路。
一個人停停走走,成長很慢。一群人,互相扶持,走的更遠。就像一雙筷子,容易折斷,而十雙筷子不易折。說的就是團隊的力量。品書戰隊就是這樣一個團隊,值得我們留下。
3、行動
持續閱讀,持續輸出,持續成長,長成我期待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