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整理來源自微課:
主題:做最好的自己—自我沖突整合
講師:盧熠翎? ? ? 整理:晚妝
我們每個人都想追求美好的東西,比如智慧、快樂、成功、財富、社會地位、美滿的關系、幸福的家庭、他人的贊揚和肯定。
每個人都想成功,但是成功就必須克服重重阻礙。而這些阻礙的99%都來自自己的內在,而不是外在。因為無論外在有多少困難,都是可以去克服或者可以繞過去的,但內在不行。
有些人有了想法就會去做,而有些人卻總覺得自己做不到,很有壓力,想要去逃避。
這就是為什么人與人之間有那么大差異的原因。
所以,想要獲得成功,做最好的自己,就必須從內在出發,整合自我沖突。
自我沖突的表現
自我沖突的第一種表現是沒有力量。
這是一種很有代表性的沖突,比如有些人沒有辦法生氣。
我們大部分人都認為,憤怒是不好的,但實際上,憤怒恰恰是對力量的一種表達。
如果你發現自己沒有辦法發脾氣,那么你很多時候是沒有力量的。
沒有辦法發脾氣的人,也很難去拒絕他人,會經常覺得自己對不起別人,或者擔心別人會傷害到你,所以就沒辦法去說“不”去表達拒絕的能量。
很多時候他們也會覺得自己沒有資格,是不配的,覺得別人可以成功,但是自己做不到。
或者說,原本這件事是有可能的,但是他卻把機會讓給了別人。
他們的頭腦里會經常出現自我對話,自我懷疑,自我嘲笑,做了一個決定,或者在和別人講話的時候,就會一直在心里想著:別人會怎么看我?我這么做正確嗎?會一直糾結,難以決定。
當你頭腦里有大量自我對話的時候,就會消耗自己的大量能量。
再一種,就是會覺得自己做不好,做不到,很害怕失敗。其實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當你害怕失敗時的那種恐懼感和焦慮感。
那種恐懼感和焦慮感會緊緊抓取著你。
也許你曾經有很多計劃,但是遲遲沒有動手。或者你覺得面對壓力非常痛苦,就去拖延逃避。甚至說,你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沒有什么話,你就會覺得很尷尬。
然后你腦袋里會有很多念頭:我現在沒有話說怎么辦?我這樣不會說話是不是我這個人太差了?我該說些什么呢?
當我們害怕別人的評價時,我們其實是把自己的力量和對自己的認同交到了別人手里。我們沒有辦法認同自己,需要第三方其他人的眼睛來獲得這種肯定。如果你是這樣的人,就會非常累。
第二種自我沖突的表現就是憎恨。
憎恨自己的某一部分,認為自己很丑陋,很懦弱,做錯了事情就會很有罪惡感,有很多的自我否定。
有些人甚至在心里深深憎恨自己,認為自己真的很差。
其實人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就像白紙一樣,是我們自己把我們的內心做了很多限定,給它貼了很多標簽,使我們的內在變得非常沖突。
自我沖突的形成
童年決定了一個人的性格,一個人的情節,甚至命運。
大部分“我”的形成就是在童年。
我們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幼年時就像一塊海綿,會不斷地吸收各種東西,包括別人對我們的評價和對其他的觀點。
一個人六歲之前注入頭腦的信息就會形成對我們身份的認同。
也就是說,在六歲的時候,我們會開始認同我是誰?自己是怎樣一個人?夠不夠好?值不值得被自己承認?別人會不會喜歡我們?大量的信息都是從那時候注入的。如果在這個年紀遭到了否定和拒絕,就會造成自我沖突。
很多時候,孩子是沒有辦法去表達自己的,因為大部分中國家長都不喜歡孩子表達憤怒和抗拒。
我們總是希望有一個很乖很聽話的孩子。我們對孩子最大的表揚就是你真乖,真聽話。但這其實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最糟糕最愚蠢的評價。
當我們試圖想要做一個很乖很聽話的孩子的時候,就已經喪失了對自我的認同。
我們會覺得,怎樣才能承認自己呢?
這個承認就要來自我的家長老師。
那他們要怎么才會認同我呢?
就是我要聽話,做一個完美、認真、安靜的好孩子。
在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把這個力量的控制權交了出去,留下了之后大量沖突的根源。
所以,如果你有孩子的話,我希望你能明白,當他表達拒絕,表達憤怒的時候,他是在表達自我。
而那些沒有學習過的家長就會覺得很恐懼,覺得我沒有辦法控制我的孩子,他怎么會這個樣子?
然后就會用很多方法把他打壓下去,去否定他,嘲笑他,甚至暴力地去威脅他,讓他的“自我”限制在可控的范圍內。
這就是童年對我們自我的影響。
覺得別人會不喜歡我,我做很多事情都會失敗,有可能我是沒有資格去表達一些東西的,我沒有資格獲得成功,這些觀點都是在這時候形成的。
第二個形成自我沖突的原因就是我們外在經歷的那些經驗,外界的那些人,對我們間接造成了影響。
比如說那些負面的經歷、一些失敗以及別人對你的一些定義,都會讓你把一些事件解讀成身份。
有些人不喜歡你,這本來只是一件事,但你卻把它理解為:是因為我這個人太差勁了,所以他們都不喜歡我。
本身是一個事件,卻被你理解成對你身份的定義。
當你這么理解之后,就會在自我身份上加一道限制。而當這些限制越來越多,越來越清晰,你的這個“我”就會慢慢勾勒出來。
第三個自我沖突的來源就是我們的父母。
孩子會無意識地呈現出父母的很多能量、心念甚至價值觀。
無論他們有沒有表達,都會無意識地影響到我們,然后我們就會在無意識中去模仿他們。
所以,如果一對父母很沒有安全感,覺得這個社會很危險,覺得別人很不友好,那么他們的孩子很有可能也會這個樣子。
有的媽媽總是焦慮一切,擔心一切,懷疑自己的能力,那么,他的孩子,尤其是女兒,長大之后很有可能也會變成這樣。
在系統排列里,系統成員會受系統內其他成員的影響,甚至替他們去承擔原本屬于他們的命運。并不一定是你的父母教會了你什么,而是你無意之中就承接了他們的能量。
最初的時候,我們是沒有限制的,然后慢慢有了限制,有了我,有了自我,形成了這些身份認同,形成了很多沖突。
因為在我們的內在,我們都渴望更好,渴望做最好的自己。
但與此同時,又有一個身份認同已經深深地烙印在了我們的身體里:我不夠好,不夠完美,我不可能,我沒有資格。
于是就產生了巨大的沖突,讓我們的能量大量內耗。
而內在糾結之后,我們就會覺得很多事情我做不到,會讓好的事情遠離自己,讓一些痛苦的事情發生,一再重演失敗、關系沖突、財務沖突等問題。
因為我們的內在認為我們就是這樣子的,哪怕我們的意識想去反抗。
自我整合的誤區
自我沖突的典型處理方法。
第一種,我想要成為強者,想要去征服自己的弱點,想要變得更強更好。
我要一直努力,戰勝自己,超過別人。
當你想要征服自己的時候,確實會變得越來越優秀,但因為內在的聲音就是不認同自己的,所以總會覺得遺憾,好像自己還是不夠,還需要多做些什么,變得更優秀。
第二種就是放棄自己,承認自己真的很爛。我不夠好,我真的做不到,我不再抗爭了。然后他們的眼中就失去了希望,這輩子都這樣了,沒有辦法改變。
那么,我們到底要怎樣才能變成一個更好的自己呢?怎樣才能讓我們內在陰和陽的部分,好和壞的部分,丑和美的部分,明和暗的部分,全部整合在一起,讓他們和平和解呢?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回過頭來看一個問題:到底是外部世界我的經歷塑造了我的內在看,還是我的內在引發了外部世界?
從表面上看,得確是外部的世界塑造了我。
因為經歷了那些失敗痛苦,所以我現在的內心才會變成這樣。無數的例子證明了這個觀點。但是這個觀點很可怕,因為它不可逆。
也就是說,除非我們能改變過去,否則就無法改變現狀。我就是這樣子了,沒辦法改變。
而根據第二個觀點,我們的內在引發了外部世界,所以如果我覺得自己不夠好,就會做的不夠好,但如果我接納自己,那么瞬間就可以改變,我外面的世界也可以改變。
你愿意相信哪個呢?
我們來聽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從小就很失敗,長得丑,讀書很差,經常打架逃學。他中考考了三次,高考也考了三次,創業還失敗了,他的前半輩子都很失敗。如果是外部世界塑造了內在,那么這個人的內在應該是最灰暗的,并且他也不可能成功。他肯定會覺得自己怎么這么沒用,做什么都不好。但事實是,我說的那個人是馬云,他現在很成功。
只要我們有一個反例,就可以發現,外部世界確實會影響我們,但是我也可以是自己的主人,可以通過改變自己來改變世界。
同時我們要明白,有一點非常重要。
我們要做的絕對不是改變過去,而是現在要怎樣做最好的自己。從現在開始,要怎樣不再自我沖突和懷疑。所以我們才要去做自我整合,接納自己,讓自己有力量。
在我們做自我整合的時候,往往會有很多誤區,頭腦里會冒出很多聲音,很典型的是這么一些。
第一個觀點是:我確實有缺點,我現在還不夠好,不夠有力量,所以我現在不自信。
如果我克服這些缺點,就會有自信了。
這聽上去是對的,但其實是不對的,因為你的內在還是很分裂。
第二個觀點是:我一定要足夠好,只有比別人好才有資格被別人愛,被別人接受,被自己接受。
而當我發現別人比我優秀,或者我還不夠優秀的時候,就會很沮喪。這和第一個觀點很類似,但是方向不一樣。
這種誤區往往來源于童年的家庭教育,有可能父母會說一些話,如果你不夠優秀,他們就會不要你之類的。
他們要的只是一個足夠優秀的孩子,而不是真正的你。所以我們的內在會有一種恐慌,總覺得當我們不夠好的時候,就會被拋棄掉。而為了獲得家長的認同和自身的安全感,我們就總是想要成為那個最好的。
第三個觀點是:我知道你說的是對的,但是我經歷了很多不好的事情,做了很多錯事,這些事情都已經沒有辦法改變了,我的確很差。
第四種觀點是:既然他們不喜歡我,那我也沒有辦法喜歡自己。
因為他們都不喜歡我,那就證明我不夠好。我需要獲得認同,才能證明自己是對的。
很典型的表現就是需要贊揚贊美。我的內在世界只有通過你們才能綻放,我對自己認同的前提是你們對我的認同。
你們的喜歡證明了我可以喜歡自己。
自我的真相
第一個真相:其實每一個人都不夠好。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點陰暗,每個人也都有缺點,但是每個人都值得被愛,而且是無條件的愛。
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時候,可以想象看見身邊所有朋友,甚至地球上的所有人,你會發現,他們心里也深深藏著一種自己不夠好不夠安全的感覺,每個人都一樣。
第二個真相:沒有人比你更有資格無條件的愛你,除非你能夠無條件的愛自己。否則,你永遠都會需要外界的認同,永遠去討好外界,把自己的力量交托在別人手里,失去自己的力量。
記住,你是自己的主人,你需要愛自己,接納自己。
第三個真相:不是只有等你完美了,有力量了,有自信了,才會真正愛自己。
反而是,當你真正愛自己的時候,你就會有力量,就會變自信。
很多人都把這個順序弄反了。我們總是想要積累很多東西,覺得有一天自己會變得更優秀,那時候我會讓那些人后悔,我會真正愛自己,但事實不是這樣的。
第四個真相:接納自己的前提,就是接納自己的過去。
任何對過去的糾結和不愿意面對,都只是不愿意接受這個結果而已。
接納是什么?
接納就是我們愿意承擔所有的代價和后果。雖然我的過去可能真的很糟糕,但是我接納它,我承擔這個后果。然后就可以放下往前走了。
當你可以這樣做的時候,就會獲得力量。
第五個真相:你根本就不需要獲得別人的評價認同。
別人的評價認同不屬于你,那屬于他的觀點。
這個觀點是他的,不是你的。你只是想通過他喜歡我、他認同我這個觀點來印證自己罷了。只是通過別人的觀點,來說服自己你足夠好,添加一些自己對自己接納的證據而已。
如果你能夠完全地接納自己,也就完全不會在意別人對你評價是好是壞了。
第六個真相:過去不決定現在的狀態,過去的經歷不決定現在的內心。
這個變化其實可以在剎那間完成,因為你是自己的主人。你可以在瞬間釋放掉過去對自己的那些抗拒、不認同,而不去改變過去所有的東西。
如果過去決定現在和未來,那么只有完美的人才能得到喜悅,但是接納跟愛和完美一點關系也沒有。
恰恰相反,完美會給我們帶來緊張,而愛則是允許和放松。
追求完美其實是愛最大的敵人,只有不完美的人才需要被愛被接納。一個完美的人,已經沒有人能愛他了,只能仰視,因為他不再需要什么了。完美只會帶來距離。
反之,如果你是一個不完美的人,恰恰可以接納自己。
自我整合的功課
心理學里其實有很多自我整合心靈成長的方法,系統排列,NLP,催眠,靜心,禪修等等。
但是,無論是通過哪種方式去實施,有幾個功課是必須要做的。
第一個功課就是,同意我的一切。
無論過去發生了什么,無論是好是壞,我都要去同意接受。這其實是一種對過去所有事情的完結。
當我們想要抗拒過去發生的命運,想要扭轉乾坤,改變一些事情,或者對一些人懷有內疚怨恨的時候,你就會牢牢牽扯著過去,把自己的能量捆綁在上面,沒有辦法釋放,也沒有辦法讓自我完全合一。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同意自己的一切,那么要把那些壞的也同意嗎?我曾經做的那些錯事,我陰暗罪惡的一面,放縱墮落的一面,也需要去同意嗎?如果我同意了這些,是不是會變得越來越壞?
同意并不是鼓勵和贊同,而是指,我同意自己會有這樣的念頭,同意自己曾經經歷過這些,我同意自己承擔的代價,同意這些后果。
同意并不是指我支持這個觀點,而只是我同意這些事和后果。
同意會產生的一個巨大效果就是脫離,當你同意之后,過段時間,這些東西就會離開你。而當你抗拒它們的時候,反而會造成黏連,讓那些東西跟你緊緊連接在一起。
如果你很恨自己的父母,這個恨就會將你的父母和你緊緊連接在一起。
如果你說:親愛的爸爸媽媽,現在我可以很放松地去接納你們的所有,接納你們過去的經歷,接納你們對我做的事,我尊重你們。當你真的這樣去說這樣去做了之后,你就能和父母分離,獲得真正的成長。
否則,那份委屈、怨恨一直存在,你就永遠都不能成長,也會一直失去自己的力量。
所以,同意是改變和整合的第一步。
對于你想擺脫的東西,一旦得到了同意,他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它就是一種完結,一種能量的釋放。讓我們把過去想要抗拒的東西,在這一刻,全部釋放掉。
第二個功課就是做接納自己的練習。
上一個功課是一種跟過去的告別,而這個練習就是一種新的開始。意味著,從這一刻開始,我會接納自己,愛自己。
第三個功課就是做沖突的整合。
做完前兩個功課之后,你的內心可能還是有些沖突。
比如你想創業但是又覺得有風險;想工作,又不開心;想原諒自己的先生,但是心里又很恨他。
所以就要讓兩個沖突的部分融合在一起。
一般來講做前三個功課就夠了。
當然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心靈成長到另一個境界,你就可以做第四個功課,就是用釋放法,禪修等各種方法,去清理小我。
這四個功課,每一個功課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第一個,同意關于我的一切,那么我們有哪些東西需要去同意呢?
首先需要同意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祖先,同意他們本來的面目,去接納他們。
很多人覺得自己的父母不夠好,小的時候做錯了事情,或者拋棄過我,我很抗拒,很傷心委屈。
但是,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就只是牢牢抓著過去的傷痛不放而已。我們會覺得,你在應該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沒有做,這是你的錯,所以我們在心里并不愿意完結。
那么,什么是同意呢?
同意的時候,就是把自己放在一個更大的命運里。我同意自己的命運是這樣的,同意命運選擇了他們做我的父母,同意我經歷的這些,同意我身邊的這些人,無論他們喜歡我還是恨我。我同意那些愛我的人,也同意那些傷害我的人。我同意那些在我生命中的經歷,痛苦還是歡樂。
同意需要很大的勇氣。
如果沒有勇氣,就會緊緊抓著過去不放。但如果你同意了,同意本身就會給你帶來巨大的力量。除了同意一些事情以外,我還需要同意自己,去完全接納自己的本來面目。
現在,我邀請你閉上眼睛,去看看你所抗拒的那部分自己。
當你閉上眼睛的時候,你可以看見面前有一個自己,他身上那部分有可能是你并不喜歡的,也許是你曾經發生的不好的事情,也許是讓你覺得內疚、后悔的事情。
現在,我邀請你看著他,看著你自己和那些經歷,說:“我同意這些經歷,我也同意所有發生的。我同意自己的內疚,同意自己的痛苦。”
允許自己在腦海里閃過一切又一切的事情,抓取那些被你抗拒的事,看著他,對每一件事說:“是的,我同意。我同意這件事的發生,我同意這件事的后果,從現在起,我不再想要改變這件事情,也不再回避。”
當你真正能用平等的心去同意自己的成功和失敗,你會放下一切,再往前走一點。
用這個方式,你會得到力量。如果有一直抗拒抗,反而會失去力量。所以,關于你所有的一切過去、家庭、童年、環境、你的工作,一切的一切,只要是你所做的,全部同意它。
閉著眼睛,慢慢做幾個深呼吸,當你做深呼吸的時候,我邀請你看見你曾經的過去,曾經發生的一幕一幕會像膠片一樣,在你腦海里翻滾著。
然后你說:“我接納我的過去。所有的一切,所有的發生,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所有的結果,我放下一切想要去改變的欲望,放下所有的憤怒、內疚、焦慮。我看見這一切,對我所經歷的一切表示歡迎。我同意。我接納我現在的樣子,我接納我現在的狀態,我對我所有的痛苦和快樂說歡迎,我同意。”接納你所有的欲望,所有的渴求,所有的執著,對這些想法說:“是的,歡迎你們。”
現在我邀請你,想象你可以歡迎你自己的全部,你的過去,你的家族,你的經歷,你的現在,你的渴望,你的情緒,你的念頭,你可以做一個深呼吸,歡迎他們全部來到這里。
想象他們來到光的里面,想象他們在光之中,你只是說:是的,我歡迎你們。歡迎你們的到來,所有的一切都是被允許的。”慢慢做一個深呼吸,把所有過去都放在光和平靜那里。
接受自己,愛自己
接下來,我們做一個接受自己和愛自己的冥想。
你需要找一個舒服的地方,讓自己安靜地坐著,我會引導你進入冥想。無論你的狀態如何,你可以在內心,或者利用你的語言,重復我的引導文字。
現在,閉上眼睛,也許你可以用一只手放在你的胸口,我邀請你去看那個曾經的年紀。
也許在那個年紀,你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夠完美,或許你對自己有很多負面的評價,或許你想要變得更優秀。也許在那個年紀,你會覺得很無助,需要很多認同,有很多擔心焦慮,或許還會害怕。
無論你是否喜歡他,我現在只是邀請你靜靜的看著他,看著那個曾經的自己。
想象,你看見那個對面的自己,我不知道他幾歲,是什么年紀,是什么樣子,有怎樣的表情和情緒。或許他不夠完美,還有很多缺點。
但是現在,看著他,對他說:“對不起,我讓你受了那么多的苦,不是你所承擔的苦,請原諒。現在,我看見你了。現在,我決定愛你。對不起,我錯過了那么多的時候。謝謝你,一直支持著我。現在我和你在一起,我愛你。對不起,在那個時候,我沒有更加的堅強。謝謝你所承受的一切,所忍受的一切。請原諒。現在,我愿意與你一起承擔。我愛你。”
對,清晰地看見自己,看見曾經的自己,那個不完美的自己,看見他的抗拒、委屈、甚至是恨,告訴他:“親愛的,對不起。現在我看見你所承擔的委屈了,謝謝你為了我生存下來所做的一切。請原諒,現在我們一起承擔。我愛你。對不起,過去我沒能夠全身心的愛你,謝謝你一直包容我。請原諒。現在我決定接納你,我愛你。對不起,我曾經如此挑剔你,連我自己也不接納你。謝謝你所做的所有努力,想要更好。感謝你一直在我身邊,請你原諒。現在,我就是你。現在,我不再對抗,不再分離。我愛你,我愛你。”
繼續閉著眼睛,看見那個曾經的自己。無論你看得清楚還是看不清楚,都沒有關系。
你可以把一只手放在你的胸口,去感覺到他,對著自己自己曾經的征服、對抗、沖突,去看見自己,看見他和自己的連接,和他說:“現在,我看見你,我看見我自己。
今天,我決定愛自己,愛你,沒有任何前提。
或許你是不完美的,和每個人一樣不完美,也是有缺點的,和所有人一樣有缺點,但是現在,我決定無條件的愛你,無條件的接納你。
你的確有很多缺點、貪婪、恐懼、欲望、放棄、逃避、拖延、懶惰,但這是可以的,因為人就是這樣被設計出來的。
我們與身俱來擁有這些缺點,這不是我們的錯。我們和普通人沒有什么不同。
你也有很多優點、善良、勇敢、堅持、給予、承擔、樂觀、包容,這也是可以的。因為人就是這樣被設計出來的,我們與生俱來擁有這些。
我們和普通人沒有區別。這一切都沒有問題,我無條件的接納你。
今天,我決定無條件地愛你。你的一切情緒,一切行為,一切念頭,一切的一切,無論是高尚還是陰暗,都是被允許的,無論是正確還是錯誤,都是被允許的。
今天,我決定無條件的愛你,陪伴你,不離不棄。
今天,我決定無條件的接納你,共同進退。
無論你怎樣,我都無條件的愛你,陪伴你。
我如是允許你,如是允許我自己;
如是地接納你,如是地接納我自己;
如是愛你,如是地愛我自己。
從現在開始,不再沖突,接納我自己。
我的黑夜和白天,我的好和壞,他們讓我完整,讓我獨一無二,我不再追求別人對我的認同,因為別人也和我一樣,沒有什么區別。
我接納我自己,我愛我自己,我感恩這些所有的經歷,感恩所有在我身上發生的一起。
這些快樂的,給我美好的記憶;那些痛苦的,讓我學習。
我感謝那些優點,也感恩那些缺陷,這一切都屬于我自己。我感謝我自己,我擁抱我自己,我愛我自己。對不起,謝謝你,請原諒,我愛你。對不起,謝謝你,請原諒,我愛你。”
現在,慢慢睜開眼睛,做個深呼吸,讓自己回來。
什么是自我,其實就是一些身份認同,一些心念、價值觀的集合。自我是小我,想要去抓取,有很多欲望,而沒有安全感,想要認同,想要控制。
當我們能夠接納自己,愛自己之后,下一個境界就是把所有的小我做釋放,達到自我整合的更高境界——無我,也就是真我的境界。
其實,釋放法的目的就是消滅所有痛苦和煎熬的根源,也可以通過不同的練習,不斷地釋放那些限制我們的念頭,我們的情緒,我們的行為模式,讓我們變得更好,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