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從我在舊書攤上買的這套84年的《實用記憶》神書說起。
《實用記憶一》開篇介紹了許多關于記憶的小知識,也有許多當時去參加記憶研究會的學員分享的自己的經驗,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孫長華說:“改革的年代,百廢待興……我們需要快馬加鞭了……”感覺那個時代人們都很有拼勁呢。
和陷在拖延癥苦苦掙扎的我應該完全不同吧,不過很神奇,一套1984年記憶力訓練的教材居然在2016年和我相遇,很有穿越的感覺啊。
今天不僅要跟大家介紹第二課,還要介紹書里面的一篇文章,是當時全國振興中華讀書活動的積極分子,溫州市電器聯合公司公司工會主席黃國藩分享他的記憶經驗,文章的名字叫做《讀書不記憶,等于讀書沒有儲存和積蓄》,這個工會主席,不僅動員員工多讀書,而且還利用晚上業余時間參加溫州市歷史學會辦的中國近代史輔導學習班,最后能夠不看稿給職工講中國近代史1-9講,每講約一萬八千字,需要兩個小時。
來看看他聽講座的方法吧!
第一步,每一講都全文記錄下來,這樣比無記錄只憑印象記憶深刻得多。
回到家里,憑當天聽后的記憶,立即從頭到尾看一番,把其中記錄的“草符”換上正字。然后抽時間抄一遍,第二次加強記憶。
抄畢再拿來朗讀一遍,這是第三次記憶。
最后把整篇講稿的內容分成兩個方面,一是故事情節、梗概,二是將所有人名、地名、時間抄出來,用化整為零的辦法,分開“逐批”記,這在記憶上叫做“零存整取”或叫做“積少成多”。
記的過程,一般在連續反復讀它十至二十抄,然后默講出來,講出來后還不十分爛熟,就利用在空閑時反復背(這時身邊要帶所背的文字,記不起了,立即查對,可以起鞏固作用)。
他說“訣竅只有一個,這就是有毅力和決心,勤記,流水記,分段記,有空就記,多讀多背,積少成多,逐漸儲存?!?/p>
我要多多向他學習啊,感覺這個方法也是值得學習并用起來的!
第二課
訓練題四:請試做“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法在第一課,可以用錄音自己錄一下,有需要的時候聽著指導語練習,我下了一個app:Now-正念冥想)
訓練題五:這個練習與訓練一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這次是用語詞作為測試材料。請用兩分鐘的時間看下面的語詞:
野牛 ?風車 ?水表 ?電話 ?衛星 ?松樹
酒瓶 ?蓮花 ?鋼筆 ?皮鞋 ?竹竿 ?玻璃
鎖頭 ?漿糊 ?汽車 ?算盤 ?孔雀 ?字典
茶葉 ?報紙
用兩分鐘的時間回憶,把記住的語詞寫在草紙上,然后把結果寫下來,評分標準如下:
記住七個單詞以下:記憶力差。八-十個語詞:記憶力一般,十到十四個語詞:記憶力較好。十五-十七個語詞:記憶力很好。十八-二十個語詞:記憶力非常出色。
根據訓練題一和訓練題五的測驗,您就能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過一段時間再做比較,您就能掌握自己的記憶力的變化情況。建議您在學完本期函授以后,保持每隔一段時間就對自己的記憶力做個簡單的測驗,這樣,您就可以注意改善自己的記憶能力,從而更好地學習和工作。
訓練題六:
請您回憶昨天一天的時間日程,從早晨起床一直到晚上上床休息,要不間斷地回憶每段時間您都在干什么。如果您中間有一部分回憶不起來,可以先休息一下,或做點別的事,過一會兒再繼續回憶。
心得:書中那個溫州工會主席黃國番聽講座的方法,真的很不錯,我聽了知乎上的一場live,李松蔚主講,題目是——制定一個不止于【計劃】的計劃。
第一步是鬼畫符,寫下所有主講說的,第二步,謄抄到本子上,沒有進行到第三步,因為不需要再給別人講。
今天我想在這里分享一個我覺得十分有用的論點:
上學是一個十幾年的大計劃,但我們不需要在小學就每天想上大學高數什么的,只需要做好每天需要做的,巨大的過程分解到每一天之后是將未來的焦慮也分解了,這樣的計劃是在做減法。
這也是我為什么開始用這本書的原因,這本書的內容沒有太過夸張的描述,反而是實實在在的課程和經驗分享,而且具體到了每一課,每一天需要的時間不多,我也不需要考慮明天的課程,我只需要做好今天這一課的訓練就好了。
上圖第一個月的學習計劃安排,這一套書一共八本,前三本都是課程計劃,每天一課,一共九十節,后五本是關于記憶的具體訓練方法,比如腹式呼吸法,奇特聯想法。
我經常列一堆計劃,可是拖延卻越來越嚴重,知乎上的那個講座說,自己的計劃也要和他人相關,很多時候孤獨導致計劃的失敗,所以我把我正在進行的記憶訓練發出來,昨天每一個閱讀,評論,喜歡,都對我是有意義的,我也很感激。
如果你也想訓練記憶力就跟我一起練起來吧。
配合這本復古的書,我用了小時候沒用完的本子!是不是很有喜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