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興科技是個什么公司,吃瓜群眾大多數不知道,互聯網老兵們倒是能夠說上兩句:2003年開始創業,不過專做歪果仁生意,在海外軟件市場是隱形巨頭,搞出過Filmora、PDFelement、Dr.Fone等幾百個邊緣化創新的應用軟件,2016年營收好幾個億。在國內還做了一個叫“斑點貓”的物聯網家居安全品牌。
這個企業春節剛過突然跳出來宣布:啟動萬興科技春季招聘。這也沒啥,奇就奇在,搞的是全球招聘,而且來了就是合伙人。
國內互聯網公司熱衷招聘合伙人
國內互聯網公司招聘合伙人的其實有不少,但玩法可是多種多樣。
去年11月,在招聘冬歇季前,一個名為創業黑馬城市合伙人的活動在多個城市上演。比如在南京,該活動共攜帶7個互聯網創業項目招募合伙人,并為加盟者提供創業資源對接和服務。
其實這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招聘。老牌互聯網觀察家牛文文的創業黑馬集團,其實是在以招聘為名,為自己招募更多的加盟商。因此招募“合伙人”的對象其實也不是人,而是公司。
這一招聘的核心是“重”,重在讓加盟商帶著資源一起干。
幾乎同時,在深圳也有一場以招募合伙人為聚焦點的“共享設計未來:物設眾創全球合伙人招募發布會”。
這次合伙人招募的目標是人,但卻不是讓這些人進入物設眾創工作,而是招募各色設計師,入駐該公司的平臺,在家用電器、數碼電子、快消品、母嬰玩具、家具家居、醫療保健等8個領域,為到該平臺找設計師資源的企業提供服務。
一個頗為高端的威客體驗,其核心是“輕”,重點是讓成為“合伙人”的設計師們,拿計件工資。
這些合伙人模式,其實僅僅是創業公司或孵化平臺引入急需資源(人財物)的另一種模式。名頭新鮮,但其實老套。
而萬興科技的招募,似乎就顯得誠意不錯,招募的核心是人,而且是全職加入,應聘者用自己的戰斗力證明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合伙人。從萬興科技的招聘海報來看,公司每年度通過合伙人會議、通過公正透明的考核選舉出新的合伙人,給予股權獎勵。具體流程為,現有合伙人提名候選合伙人,提交執行事務委員會(由合伙人會議選舉出委員),委員會進行候選合伙人的考核并擬定分配方案,再提交合伙人會議,2/3的合伙人會議成員通過即可公示為新晉合伙人。
招募“人”,不一定帶資源,但一定帶潛力
使用合伙人這個名義,確實也是個真心實意的“利誘”。其實2015年萬興科技就開始招募合伙人了,當時已經過了創業期好久的迅雷、騰訊等公司,陸續有人過來加盟,畢竟創業公司的天地更寬,大佬家早就沒余糧(股權)可分了。“我懂航海,但我錢不多,我可以出力。”阿里人力資源部副總裁鄧康明提及創業公司的合伙人模式時,如此類比,頗為恰到好處。
互聯網公司和制造業最大的不同就是輕資產,所有核心競爭力都在人才,這是當下互聯網競爭的實質之一。
其實比招募合伙人更奇葩的人才招募方式,國外走的更極端。
2004年,正處在創業期,受到雅虎放棄谷歌搜索的壞消息和即將登陸納斯達克的利好兩重積壓的谷歌公司,在硅谷打出一個巨幅廣告牌——在“e”的數列中所能找到的第一個十位數質數.com。
這一廣告瞬間碾壓了一大批接踵而至的學渣,只有那些符合谷歌價值觀并具備高超思維能力的學霸們,才能最終解開整套題目并取得入職谷歌的資格。據說一共有7千多人成功投放簡歷,最終谷歌擁有了崛起的最強勢人才資源。
毫無疑問,堅持到底的這部分人,就算沒有成為合伙人,也實現了財務自由。
大約在近兩年,這樣以奇葩招式吸引人才的方式也在中國有了多次試水。比如在正想成為互聯網北上廣三級之外新崛起勢力的武漢,去年一個互聯網公司的招聘廣告是“會打英雄聯盟嗎?”前年另一家公司的則是要求應聘者現場玩Flappy Bird,不夠20分的直接刷掉。
這樣的奇葩玩法,目的多種多樣,或用游戲來增強團隊的凝聚感,比入職后去玩其實沒多大意義的拓展訓練更強,而玩下墜的小鳥,則是看求職者是否有更強的判斷力和恒心。
都是抱著某個特地目的來玩奇葩招聘的,看穿了以后也就沒那么奇葩了。反觀萬興科技的全球合伙人招聘,或許也正是想在全球范圍內,為自己位于溫哥華、東京、香港和深圳的分公司找到“合適”的全球化人才——那些有能力、有潛力,也愿與公司共同成長的牛人。
未來的求職和招聘,將不再是簡單看簡歷和厚厚證書的時代了,這也算顛覆式創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