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只能稱作是隨筆,沒有文章的那些格式要求語句排序,只是我隨手一寫,當下的感受,但我相信,往往真情實感的東西更能夠走入人們的內心,希望能夠遇見產生共鳴的有緣人。
看到書的名稱我就在想為什么叫八月未央,之后看了故事,查了資料,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見解。
朱里斯·凱撒(Julius Caesar)死后,他的甥孫屋大維當上第一位羅馬皇帝。為了和凱撒齊名,他也想用自己的名字來命名一個月份。他的生日在9月,但他選定8月。因為他登基后,羅馬元老院在8 月授予他Augustus(拉丁文--奧古斯都)的尊號。于是,他決定用這個尊號來命名8月。原來8月比7月少一天,為了和凱撒平起平坐,他又決定從2月中抽出一天加在8月上。從此,2月便少了一天。而在中國八月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處暑,處暑意味著即將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所以八月是小喬,未央是未央。
也有資料顯示八月未央出自詩經《國風豳風》四月秀葽,五月鳴蜩,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十月隕萚。
標題:生命是一場幻覺
一般標題的作用無非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包含文章的線索,點明主旨。而我覺得標題恰好設置了懸念,闡明了主人公抑或是作者寫作時的心境,而對于讀完故事的我來說,這個標題讓我覺得解脫了,不再那么的較勁。還能怎么樣形容我的感受呢?總之為了這標題感謝作者能夠讓我釋然。其實我也說不好,也許這就是幻覺,物我本虛幻,虛幻亦空,而幻覺的定義是一種主觀體驗,主體的感受與知覺相似,由于其感受常常逼真生動,可引起憤怒、憂傷、驚恐、逃避乃至產生攻擊別人的情緒和行為。幻覺一詞畫龍點睛,妙!妙!妙!
其實一開始你會覺得未央是個可怕的人,正常人都會這么覺得。因為她的想法、處事風格,甚至連同她整個人都是扭曲的,我們認為的不正常。但誘發這些不正常的因素是因為她童年時的經歷,那些殘忍、冰冷、暴力、恐懼……和一個精神不正常的人在一起,1她也會變得不正常,2變成看著和正常人一樣的不尋常的人,3抑或是治愈那個不正常的人,顯然,那時的未央還不具備這個能力去治愈母親心里的傷痕,她是那么的弱小。結果就是2,2屬于特別的人,而未央在我眼里就是個特別的人。這才有了接下來的故事。
表面看來未央悲慘可憐,她也確實是如此,人性黑暗面的杰作、產物。可她也是堅強的、勇敢的和命運抗爭,努力的過生活,她還有那么多想要去做的事情,我感覺的到。對于這樣的未央,我只想在她陷入黑暗掙扎時向她伸出手,因為我理解她。
她孤獨,孤獨籠罩在整片天空,籠罩在那棟洋樓,她說她喜歡仰面望天空,不是在尋找什么,只是寂寞。也許她并不喜歡,但是孤獨和寂寞卻選擇了她,不留余地的,不容反抗的,這就是宿命嗎?母親從不擁抱親吻她,卻常常一個人獨自抽煙,神情淡漠的看著她,我想那神情就像是漩渦,毫不留情的把未央卷進孤獨中去,她甚至把她當成敵人、對手,未央得不到關愛,所以她沉默并認為對不愛的人付出是罪孽。孤獨往往和烈酒相伴,她喝烈酒,威士忌加冰,喝烈酒的人大抵身上都會有三尺故事,而未央有六尺。她吸煙,也是通過這次未央吸煙我明白了網絡上流傳很久的一句話,說抽煙的人抽的不是煙,而是寂寞,她太寂寞,她一定要和喬在一起,并且她用母親的方式抓住了一個生命,她依然留在了南方,等待著不知何時歸來的人。
她恐懼,一個沉默的孩子會帶來恐懼,如果她在該笑的時候沒有快樂,該哭泣的時候沒有眼淚,該相信的時候沒有諾言。她有殘疾的嫌疑。而她就像是一個被囚禁在無邊黑暗中的困獸。她恐懼那幢破舊的法式洋樓,她恐懼通往母親房間的樓道,恐懼母親房間里歇斯底里的哭泣,還有那一雙雙排在柜子里,有絲絨的,綢緞的,軟皮的,刺繡的,珠片的……細高鞋跟流瀉突兀的凄艷,她清晰的記得,甚至高跟鞋在地板上發出的叩擊聲,當當當,一下一下的撞擊著她的內心,在她的內心深處我仿佛能夠聽到那清脆響亮的回聲,突然,它們像伴隨著嗖嗖嗖的聲音像無比閃亮鋒利的飛速行進在空氣中的利刃向她襲來,并且完美的劃過她的皮膚,留下那一處處的痕跡,在頭上、臉上、身上、內心深處,她無法閃躲這不斷循環的憤怒。她也恐懼那幽藍的眼睛,恐懼那面被血液噴射過的那面斑駁的墻壁,恐懼到她以為血液是藍色的,并散發著濃稠的腥味,她甚至不惜用自己所有的眼淚去沖洗那面墻,那種味道,但是她失敗了,于是她選擇離開,也再沒有眼淚。她恐懼朝顏看到她的血,因為她覺得那血是藍色的,是罪孽,她恐懼愛上朝顏,因為她從母親那里明白男人都是不可靠的,最終朝顏沒有回到她身邊,她愛的人終究還是離開了她。
她渴望被愛,愛是人的天性,可是她的愛就像是決堤的洪水。她不懂得怎樣去愛,她沒有被人愛過,她渴望母親的皮膚靠近她,可是并沒有,她沒有拒絕朝顏,是因為他給了未央渴望已久的被愛被擁抱撫摸的感覺。
她是一個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我要讀書,我要戀愛,我要有人親吻和撫摸我,我要升上大學有一份工作有自己的家,我要去遠方看看大海……并且果斷、決絕,她可以通過十分鐘判斷自己會和誰發生關系。她有擺脫自己命運的決心,控制的欲望。她會把花瓣一片片撕扯下來,留下指甲的掐痕。或把它們揉成汁水。所以十二歲時她想要快點長大能夠控制母親,她也殺死了自己的母親,我不知道她如何承受這一切,在母親去世之前的生活她又是如何度過的,我無法斷定這一刻她得到自由失去母親對她意味著什么?她死命的要和喬在一起是因為她愛喬,也是因為她擁有和母親一樣的眼睛,她想彌補,她也以為能夠控制喬,因為她曾擺脫了和喬擁有一樣藍色眼睛的母親,她信心滿滿。她也怕會像失去母親一樣失去喬,所以她脫下喬的高跟鞋,把她拖到陽臺上,抓著她的頭發告訴她男人不可靠,要和自己在一起,猶如她要告訴母親不要再為了那個男人折磨自己,放下他,來擁抱親吻我,她不再是那個弱小的未央,她要拯救那個像母親一般行尸走肉的喬,她的愛人,也許她也是在救贖自己。
生活中,喬是一個常人眼里的正常人,未央也許是常人眼中不正常的人,但這個不正常的人還在努力的抓住愛,去面對生活,甚至自己去養活一個孩子,而喬卻因為經受不住失去朝顏的打擊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她是想用自己的生命去示威嗎?是讓她認為傷害她的人而后悔感到愧疚嗎?一個人的人生中不應該僅僅只有愛情,還有很多東西,還會遇見很多的人。大千世界就容不下你一個生命了,難道我的愛都不足以留住你,還是你不懂我的愛,我打算一直愛你,和你在一起,我想未央她這么想。未央不明白,喬和她不一樣,喬也不是她的母親,喬愛的,需要的,支撐她活下去的是什么?正如她不了解母親的孤獨和瘋狂。我知道喬離開的那一刻她是無力的,無力挽回自己的愛人,無力的送走了母親。無力去拯救,無力去彌補。
說到朝顏。我不可否認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但偉大的人和事物總歸也有渺小的一面,朝顏認為自己愛上了未央(我說的是認為),而放棄了與他相伴十年的喬,十年時間已經不僅僅是愛情兩個字能夠概括的,更多的是親情,那種融入骨血,割舍不掉的情感,是生命的大部分,是生活的快樂和意義,也是未來的幸福和希望,我想對于喬是這樣的。所以我恍然大悟,寫到這里我才明白了喬為何選擇離去。而朝顏對未央的愛情我只能形容是一次荷爾蒙的陷阱,沖動的、短促的、蒼白的。因為真正的愛情是責任與堅持,他并沒有承擔責任,對于未央抑或是喬,即使當下未央沒有接受他,但她把自己最重要的東西給了他,他不明白嗎?不!他說的兩年并沒有堅持,他失信了。他說他知道未央的孤獨,放屁,如果他真的知道明白,他怎么能夠舍得放棄未央,他害怕了,害怕未央的過往,他承擔不起,他并不了解全部,也不想去了解,他和別的女人同居了。他說他在想自己是否能夠帶給喬幸福,歸根到底他想讓自己幸福。
此刻如果我是朝顏,我會陪伴在未央身邊,不是我要改寫結局,也不是不尊重作者,而是真心的想要賦予一種叫做愛情或者什么都好的情感的真諦。責任、自省、珍惜、用心、體諒、堅持、諾言、勇氣、信任……我說我理解未央,憐惜未央,想要在她陷入黑暗時伸出手拉住她,也想在她孤獨的時候擁抱她,陪她一起仰面望天空。因為我覺得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責任、無畏與同情,愿大家都能夠各自安好,在自己身處的環境中,畢竟,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無論你什么樣的,完美的、不完美的、好的、壞的、殘缺的。未央的孩子比她幸運,那個有著藍色眼睛的女孩,因為她的媽媽是一個堅強勇敢的人,并且會好好的愛你,親吻你擁抱你,你將是她唯一的愛人。
我抬起頭,看到了近在眼前的天空。未央,謝謝你讓我知道了一個人抬頭看天空不是在尋找什么,而是因為寂寞。
你好未央,認識你很開心,我能擁抱你嗎?
八月未央,據說是多年前的一部小說,現在被改編拍成電影,并由我最欣賞的女演員鐘楚曦出演女一號未央,其實本人平時不看小說,但是這次是鐘楚曦促使我去看八月未央,想要去從頭到尾的一字一句的研讀關于未央的故事,了解未央的性格特點、心理狀態、故事人生。能夠更好的感受到鐘楚曦賦予未央的生命,在大熒幕上對未央的性格塑造、情感的把控,內心世界的解讀、肢體動作語言眼神,我希望通過電影中一幀幀的畫面看到楚曦所有的努力,我一點都不想錯過,并且想要認認真真,全情投入,我想對于未央我們會有很多心靈契合,我很開心,電影上映我會很感動,也會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