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趙姐姐,我辭職了。”
某個深夜收到燕子的微信,等我看到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早晨。反復輸入刪除,最后終于沒有回復。
燕子是我在服裝品牌工作時認識的一個女孩。彼時她是TOP門店的副店長,個人銷售能力十分突出。又因為對陳列感興趣,店長和主管便把她往陳列師方向培養。我認識她的時候,她在這個品牌工作一年多,已是助理陳列師。
燕子辭職前的一個月,狀態十分反常。平時每天都自備雞血,一賣貨就亢奮至極,那一個月時常喊累,動不動就鉆進庫房玩手機,連陳列工作也不大上心了。
我和店長多次找她談心,她都流露出要離職的打算。
開始我以為有其他品牌挖她,問來問去,她都說,“沒有,就是累了,想辭職休息一下。”問及接下來的計劃和打算,也根本沒有,完全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
我和店長勸阻無用,她去意已決,終于在某個深夜,她給我發微信說,還是辭職了。
辭職后的燕子好瀟灑,今天去爬山,明天吃大餐,后天泡溫泉。
瀟灑了一個多月,燕子給我發微信求助了,“趙姐姐,你認識的人多,能幫我打聽一下最近有工作機會嗎?我想上班了。”
終于閑得發慌了,坐吃山空的日子,并不好受啊。
跟她細聊起來,發現,在跟我求助之前,她已經在市面上找了一圈工作了。
雖然她在原來的品牌是助理陳列師,但因為還沒有培養出陳列師的能力,想繼續從事陳列工作,也只能從最底層最基礎的一線銷售開始做起。
走之前高不成低不就,游蕩一圈后回來發現,自己又要從頭開始了。
從頭開始,若要做到之前助理陳列師的位置,至少半年。如果她還在之前的公司,照她從前的表現,再過幾個月應該就能升為實習陳列師了。
一個裸辭,燕子距離想成為的那個自己,耽誤的時間豈止以月計算?
燕子有點懊惱的說,早知道,咬咬牙堅持一下也就過來了。
裸辭,看起來很瀟灑很美好,以此做交換的卻是職業生涯的斷裂:剛要接觸一個高級的職位就中斷了,永遠重來,永遠從頭開始,永遠沒有進步。
裸辭一時爽,升職沒指望。
-2-
我也曾經裸辭。
那段時間狀態極其差勁,工作頻頻出錯,每天被耳提面命的感覺實在壓抑,受不了來自老板的壓力,在沒有找到下家的情況下,辭職圖個清靜。
在家帶了一個月孩子,內心不僅沒有獲得片刻的安寧,反而一直被焦慮鞭笞著,不斷問自己:“就要當個家庭主婦了嗎?這輩子就要這樣了嗎?”
內心的安全感缺失,讓我在“休息”了一個月后,又出來找工作了。
出來后發現,想找一個跟之前差不多的工作并不容易。被找不到工作的焦灼驅趕著,病急亂投醫的接受了一個不那么適合自己的offer。
其實在簽訂合同的時候,就被這家公司的不正規給震驚了,一直猶豫和說服自己留下的原因,是不確定“如果拒絕的話,我究竟要錯過一個工作,還是斷送整個職業生涯?”
于是硬著頭皮適應磨合。半年后我以自己的努力離開了,但這段短暫又糟心的經歷,卻成為我簡歷上,一個無法自圓其說的“職業污點”。
那段時間不是沒有后悔過。不滿意的新工作,帶來的不僅是削足適履的痛苦磨合,更是內心的糾結和追問——如果當時我在舊東家熬一下,也不會比現在更差吧!
而這樣的自作自受,皆因:沒有后路的裸辭,迫使自己閉上眼睛,縱身一躍,哪管前路是懸崖還是激流!
沒有退路就一定會絕地重生嗎?并不。沒有退路,連生計都受到威脅的時候,只會讓人看不清前路,疲于應付眼前的壓力。
反而是在一個穩定的環境里,才有可能靜下心來分析局勢,弄清利弊,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那個。
這也就是馬斯洛需求理論里說的,人只有滿足了“安全“、”生理“的基本需求后,才能考慮自我價值等更高層面的問題。
沒有后路的裸辭,會讓人變得目光短淺,急功近利。
-3-
裸辭就一定很慘嗎?當然也有例外。
從前的同事倩兒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忽然休假了。那時正值一年當中銷售最熱火的時節,我們都累成狗了,天天看她在朋友圈發在國內外旅游的美照,羨慕得口水直流。
心存疑惑,一問才知道,她辭職了,而且并沒有下家。
休了一個長假,調整好之后,她去學了紋繡,回來就熱火朝天的開起了自己的工作室。
其實她從去年就已經開始注意這個市場,并做了大量的準備,在辭職之前,她已通過工作的人脈,累積了大批潛在顧客,再加上自身十幾年美術功底,多年彩妝實戰經驗,一出手就好評如潮。
現在,找她預約做紋繡的人已經排到了半年之后。此外,她還辦起了紋繡培訓班。現在的吸金能力,比上班不知強了多少。
我想,用不了多久,屬于她自己的紋繡機構或培訓學校,應該就要成立了吧!
她的裸辭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她明白自己的優勢,辭職之前早已做好打算。
這樣來說,她并不是裸辭,是從打工者,變成了創業者。
-4-
在我近十年的職業生涯中,我發現,越是底層工作者,越容易裸辭。而很多人裸辭的理由也大同小異,“最近累了,想歇一下。”
表面上看,他們不愁找工作,一個底層的職位總比一個高層的職位更好謀得。這也造成了他們為何不懼裸辭的原因——好找工作,怕什么?!
可是從長遠來看,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數年如一日的待在底層,毫無提升,毫無發展,因為每一次裸辭帶來的,都是職業發展的斷裂。每一次新工作,都要從零開始。
此外,履歷表上沒有一份工作干得長久,用人單位如何相信,這一次,你不會說走就走?如何敢給這樣的你,委以重任,用心培養?
還有一種裸辭者,便是像曾經的我那樣,工作中遇到了無法跨越的困難,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貿然辭職,不用面對困難,看起來輕松了,卻要花更多時間與精力,去消化因走投無路的焦慮帶來的各種后果。
這種裸辭,實際是逃避的表現,在上一份工作中沒有解決的問題,并不會因辭職或換了環境而消失。
很多次,回過頭看的時候,會發現,那時候的困難根本不算什么,咬牙堅持一下,也就過去了。
而從逆境中成長起來的你,會比那個以逃避當法寶的你,更有底氣和自信。
只有一種裸辭者,裸辭后會實現事業和生活的飛躍:有一技之長傍身,有資源將技能變現,并且想好了未來的規劃的人。
對于他們來說,有技能可保證隨時投入工作狀態,有資源可保證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不受威脅。有規劃可保證將來的每一步都走得穩當扎實。
他們哪里是裸辭,不過是像我的朋友倩兒一樣,換了一種生活方式而已。
想裸辭的你,真的想好了嗎?你真的有那個資本掌控自己的事業和生活嗎?如果沒有,或許你該考慮的是如何將自己手頭的事做好,而不是羨慕身邊那些說走就走的人。
裸辭之前,三思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