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余婷婷當面分享并反饋:
你為什么要說不感冒和一點點心得?感覺你很不誠心寫。
你寫的東西讓我想到了之前看過的一篇文章,上過好的大學的人,那些人很有修養,他們會很投入的工作和很樂觀的生活。還有一本書中寫到,父母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上北大清華,但又沒問過自己的孩子有沒有準備好了。尤其是體能上的準備,也很重要!因為那些優秀的人才通常是做好了要工作50年的準備,至少工作到75歲。
你最后那個例子感覺跟突兀,和前面的關系不大。
我的體驗是:越分享越享!與其說我在和她分享,不如說她再和我分享!還有自己的不認真一定會被認真的人察覺!
同事李玲當面和微信分享:不同人有不同想法,不同人有不同選擇吧。
我當面問她說的是什么意思?因為我不懂她是針對什么說的。她支支吾吾說,我也不知道。
這是位新上崗的教師,比較靦腆。不知道是不是感覺陌生,不愿意多說什么,還是她不好意思說我寫得不怎么樣。
和我有關的是,我也沒有追究到底,還是有一種任務觀點。
和同事俞靜芬當面分享:她是位政治老師,思路清晰的給出了四點反饋:
第一,我很崇拜這位企業家。
第二,他很了不起,將個人和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道德境界很高!
第三,得到的同時也在失去,要辯證地看待得失。比如我在學校工作認真,也得到了很多榮譽,可是在個人成長和家庭上失去了很多。
第四,不能用當前的眼光來看待變化發展的人。
她清晰的思路讓我著實佩服。關于她說的第三點我不太認同,但她的說法是比較流行于教師隊伍的。其實在學校的付出,不影響個人成長,也不會在家庭上失去很多。做好了反而有促進作用。
我的孩子因為我做班主任而自豪,因為我的付出,他也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