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都重視對孩子教養(yǎng)。然而,我們并非天生就具備做優(yōu)秀父母的能力。
? ?接觸《正面管教》也有一段時間了,起初我把它當成管教孩子的“法寶”,孩子一有“狀況”我趕快搬出,有些工具確實屢試不爽,但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總有一些工具“不好用”,孩子也經常給我?guī)砀嗟奶魬?zhàn):不收玩具、磨蹭、發(fā)脾氣、 破壞東西,隨之而來的是我的情緒越來越失控,我很無助,學了那么多,也沒用。孩子仍舊“不聽話”,而我也總是“火冒三丈”…。
? ?在一次讀書會中,我聽到別的家長分享她是如何與孩子溝通,尊重孩子并走入孩子內心的,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不是工具“不好用”,而是我不會用。我屬于嚴厲型家長,一直以來我都認為不懲罰就只能驕縱,而忘記正面管教是幫助我們找到一條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中間路線——和善而堅定,這樣才能把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教給孩子。于是我開始深入的學習,在不斷的學習中,我有了新的認識。我在使用大多數(shù)工具時,是沒有做到尊重孩子的(盡管我一直說我很尊重你),我總是預設答案,期待孩子按照我說的去做,因為我相信自己是唯一正確的,我要告訴他,我不能看著孩子犯錯誤,那樣我就是“不合格家長”。帶著這種心理,我不可能做的更好。尊重孩子,尊重自己,尊重情形是非常重要的,我要做的是避開社會壓力,這樣才能幫我保持頭腦清醒并且去做最有成效的事情。
? ?還有一個有趣的場景經常出現(xiàn):我對孩子大吼,你這樣做是不對的!我們想要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我們就應該學會控制我們自己的行為。給自己一些時間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也就是處理問題前先處理好情緒。同時也是在用自己的行動教給孩子如何去做。我們從小得到的教育是要為犯錯誤而羞愧。其實我們都不完美。如果我們想真正激勵孩子做的更好,那就教孩子把錯誤看成一個學習的機會。
? ?像這樣的例子還很多,盡管我的孩子仍舊磨蹭、討價還價、發(fā)脾氣。我也還會吼他、嘮叨,但我會對自己和孩子的言行有了一份覺察,帶著這份覺察我感覺自己不再那么焦慮了,我知道自己該怎么去做,或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我很清楚我們都不完美,但我現(xiàn)在真正能夠享受到為人父母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