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總是避無可避的和愛生氣,容易憤怒的人相處,導(dǎo)致自己的心情也很不愉快。回家后,我開始好奇,是什么原因?qū)е乱恍┤撕苋菀咨鷼?,這些人有什么特點,又該如何和這些人相處而不讓自己的生活和情緒受影響呢?
通過查閱一些資料,我開始對這類人群有了一個理性的認識:這是低自尊(自卑)、自我型人格
一、有些人為什么愛生氣
1、低自尊(自卑)
當人的自尊受損時,憤怒是常見的情緒反應(yīng),所以低自尊者(也就是自卑者)經(jīng)常會伴有憤怒的情緒。低自尊者容易嗅到被貶低的信息,甚至把別人的一些中性的言行都解釋為對自己的貶低,并產(chǎn)生強烈的憤怒。
低自尊者往往容易出現(xiàn)嫉妒、貶低別人和理想化別人的情況:
嫉妒是低自尊者容易體驗到的情緒,由于對自身的不滿意,所以一旦看到別人比自己好,便會將對自己不滿的情緒移置到別人身上,而產(chǎn)生敵意的嫉妒情緒。
貶低別人是低自尊者習(xí)慣性運用的自我保護方式,當貶低別人時,他們產(chǎn)生了優(yōu)越感的錯覺。通過貶低別人,低自尊者試圖將自身的無能感與無價值感強加在別人身上,讓對方產(chǎn)生類似的情緒。這也解釋了與低自尊者相處久后,別人也容易產(chǎn)生憤怒的情緒,因為沒有人喜歡被貶低。
理想化別人也是低自尊者補償自尊缺損的方式。比如某個普通職員,知道了集團老總要來視察工作,并且想象和老總交流并被夸獎。這個幻想里,我們不難感覺到,他試圖與成功者有一種聯(lián)結(jié)并擁有成功者的感覺。
2、自我型人格
和社會型人格的人擅長控制情緒,能夠同時理解自我和他人感受不同的是,自我型人格的特點是,注重自我感受,忽略他人感受,更加注重情緒發(fā)泄,忽略問題的實質(zhì)。
我們所有人都會經(jīng)歷從嬰兒時期的完全自我型人格,朝成年時的社會型人格的過渡,自我型人格會隨著心智的成熟、閱歷的豐富被抑制,社會型人格增強。
從另一個角度理解,自我型人格過強的人,其實是心智不成熟的。遇到事情就需要發(fā)泄,遇到不滿就要表現(xiàn)在臉上,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二、如何應(yīng)對愛生氣的人
相對于自尊水平正常、社會型人格的人擅長控制情緒、能理解他人的感受不同;和低自尊、自我型人格的人相處不但要小心翼翼,生怕惹怒他,還要冒著被嫉妒、被貶低的風(fēng)險。那作為普通人,我們可以怎么做呢?我總結(jié)了以下三個方法:
1、遠離這類人
這類人心智的不成熟,用武志紅老師的書形容就是巨嬰,是別人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改變的,與其耽誤時間還傷害自己,不如早點離開這類人
2、忽略這類人
如果無法遠離,忽略這類人,把精力投入和榜樣的交流中也是一個好的方式。有時候我們之所以會被影響情緒和心情,甚至忍無可忍的和他們爭吵,也是我們自己的精力分配不夠合理,把寶貴的精力花費在了無價值的情緒上。換個關(guān)注點,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和榜樣、優(yōu)秀的人交流,進步上,這點問題可能就不是問題了。
3、從內(nèi)心深處同情這類人
當你明白了這類人不是因為強大、成熟而頻頻生氣,而是由于低自尊(自卑)、不成熟而生氣,你就會從內(nèi)心深處對這類人有所同情,覺得他們不是可恨,而是可憐。他們可憐到是非不分,無法拯救,再遇到?jīng)_突的時候,你就會很快釋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