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把朱德全著的這本《教育研究方法論》讀完。這次拖的時間有點長,一方面因為十一假期完全沒有看,另一方面也分了一些時間給英語,比原計劃的半個月多了整整一個月。不管怎樣,這周總算看完了。當然,也是有一些收獲的。
? ? ? ? ? ? ? ? ? ? ? ? ? ? ? ? ? 1 ? ?
這本書的編寫邏輯和架構和王嘉毅的《教育研究方法論》大不相同。
王的那本內容在我看來是比較傳統的編寫方式,按照是什么,怎么做,結果怎樣,有哪些發展趨勢的線索大綱來架構整本書的內容。詳細全面的介紹了關于教育研究方法論的知識,讀完之后能夠對這方面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了解。但是不足之處似乎也在于沒有從其他視角來看這個問題。當然,該書的優勢和價值是完全被肯定的。因為學習一門學科必須從學習該學科最基礎知識做起。
? ? ? ? ? ? ? ? ? ? ? ? ? ? ? ? 2
朱編著的這本書則和王的完全不同。他從另外的更偏向哲學的追本溯源的角度來分析看待教育研究方法論這個問題。從本書的架構可窺見一斑。本書分為三篇。
上篇:本質與變遷。
講述了教育研究方法論的本質是什么,提出與定位,結構與范疇,應考慮的幾對關系等等。
不看書的正文,只讀目錄,必定引起讀者的思考,到底它的本質是什么這些問題,引領讀者帶著疑問去閱讀,在讀中思考,在思考中閱讀,我認為是一種比較好的編排手法。
對于教學研究方法論的變遷演進,作者則從四個方面來講述,古代中外的“經驗-思辨”到近代的“理性-邏輯”再到現代的“科學-實證”最后到當代的“多元-融貫”。
這個讓讀者對教學研究方法論的發展有了大題的了解。便于更深入更好的理解它為何會這樣發展。在王的書中是沒有這些描述的,二者正好互為補充。
中篇:思維與邏輯
這部分主要講述教學的哲學研究和系統科學研究。
哲學方法的理論以及在教學研究中的應用價值。更重要的是哲學方法在教學研究中的表現形態。主要有5種,分別為形上思辨方法,邏輯實證方法,現象學方法,解釋學方法。
系統科學的理論及在教學中的表現形態有:系統論方法,信息均方法,控制論方法,自組織論方法。
下篇:跳出與超越
該篇講述了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對教學研究的影響和實踐。主要有教學的社會學研究,心理學研究,生態學研究,敘事學研究,統計學研究。編寫順序和內容也是首先介紹該學科的主要理論知識,其次介紹其在教學研究中的表現形態、應用價值。
? ? ? ? ? ? ? ? ? ? ? ? ? ? ? ? ?3
書是看完了,內容也比較多,也沒記住多少。但是讀完之后還是感覺視野開闊了許多。原來也可以從另外很多角度,和很多其他學科結合起來看教育研究方法論這個問題。原來各個學科之間可以有這么多的聯系。事物之間是相通的,知識也不例外。
比如,印象最深刻的田野調查法。正好教育原理白老師在講他的博士論文就是采用這種方法完成的。后來發現,對于文科而言,碩士論文可以不實地考察就可完成,但是對于博士論文,必須要實地考察調查研究才能完成必須要要有實際落地點。
再比如,統計學在教學研究中的應用。正好趕上李老師講SPSS軟件的應用。調查問卷的制作生成,數據的統計分析都必須要用到。
? ? ? ? ? ? ? ? ? ? ? ? ? ? ? ? ? ?4
從多角度看待教育研究方法論這個問題,會發現很多之前不曾想起想到的學科間的聯系關聯,讓人從更廣泛更寬泛的視角去看待問題。
同時,也明白了沒有白學的知識,沒有白讀的書??傆心敲匆豢滩唤浺忾g就會用到曾經學到的東西。由此也想到,讀書還是不要有太多的功利性。培養讀書的興趣愛好,發自內心的喜愛才會更長久更有益于身心成長。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