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看山喜曲不喜平。人們喜歡電視劇,一定程度上是源于電視劇環環相扣而引人入勝的情節。它的情節為什么那么吸引人,歸根結底是因為電視劇的情節不是按照觀眾的思路去發展。它設置的情節總會在山窮水盡疑無路時給你來個峰回路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和驚喜。
意外和驚喜是我們追劇的最重要原因。如何借鑒電視劇的情節設置給我們考場作文加點料,讓它“波瀾興、趣意生”呢?
情節離不開好的素材,但是同樣的素材卻會寫出不一樣的效果。就像同樣的食材不同人烹飪炒炸可以做出不同風味。丹麥王子復仇的故事寫得人很多,但只有莎士比亞寫得好,除了曲折的情節,詩化的語言,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那就是素材承載時代思想。因此在構思作文之前,讓我們通過文章告訴讀者一些什么,至關重要,它決定你文章的深度和高度。這一點下次作文指導時再說,這次我們只談情節設置的曲折的方法,即如何折騰?
舉一個例子:
院子中有一根柿樹,上面留有10個柿子給遠在外地上學的哥哥吃。
這樣的一個素材如何寫?如果是初中生,小學生,他們可能就會平鋪直敘地去寫:
院中柿樹上面還有10個柿子,那是母親留給哥哥吃的。
哥哥在外地上學,母親很喜歡哥哥。我也喜歡哥哥,因為哥哥很關心我,我也關心他,母親說這柿子給哥哥吃,我也同意了,于是天天數著那柿子,白天在樹下玩,幫助看柿子,因為鳥雀喜歡吃柿子。
柿子差一點被鳥雀吃了。寫自己護柿子的辛苦和甘甜。
哥哥終于在我的盼望中回來了,我歡天喜歡地,媽媽摘下了10個柿子給哥哥吃。
哥哥把柿子分給我吃,我高興地吃著。
母親看著哥哥吃柿子滿眼的憐愛。
母親講述著我如何辛苦地看柿子的故事。
哥哥深情地望著我,我瞇著眼,有點靦腆,但是心里甜絲絲的。
這樣的一篇文章基本上是流水帳式的寫作,當然也符合一個初中生或者小學生的構思習慣,但是如果作為高中生還再寫這樣的文章,那么就說不過去的了,首先結構單一,沒有任何波瀾,沒有波瀾的文章應當是文章的致命傷。
高中生構思,那么我們可以通過添加一些元素,讓情節生動起來。我們知道情節有兩種,一種是展現式的,一種推動式的。展現式的情節它主要是為了刻畫人物形象,突顯人物性格,推動式的,它是使人物活動進入下一個單元的推動力量,它可以根據需要補充適當的人和物,設置更為復雜和豐富的內部沖突或者外部沖突。
比如對這個素材開頭可以這樣處理。
院中有一根柿樹,每年都結滿了柿子,紅紅的,那一樹蔥綠的樹葉都無法遮住它那紅通通的笑臉。每年母親都會留下許多給遠在外地的哥哥吃。可是今年樹上只剩下10個柿子了。
今年為什么只剩下10個柿子了呢?在下面可能用補敘的方式交代只剩下10個柿子的原由,如果是親情可以增加一些苦難,它可以根據需要補充出與下文相關聯的情節,當然寫得越陌生越有吸引力,越能為后文蓄勢。
那么是不是這10個柿子一定讓它能保住呢?如果還是像小學生初中生那樣構思,然后寫自己去護柿子,那么也太沒有想象力了,這時可以把那只偷吃柿子的烏鴉寫到這里來了,寫烏鴉的偷吃,讓柿子一個一個少下去。
讓它達到事與愿違的效果。什么與什么愿?留柿子給哥哥吃的愿望,但是烏鴉卻把柿子偷吃了事情,你可以從烏鴉的角度寫,也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寫,總之越糾結越好,只要記住你想表達的親情即可。
我的思路是,只剩下4個柿子。
看著那4個藏在密匝匝綠葉中的柿子,我惱恨帶翅膀的鳥雀,恨不得備一把獵槍或者一把彈弓,讓樹再也不能成為它停歇的驛站。
然后再去描寫一個特寫鏡頭,一只鳥雀站上枝頭覬覦那幾只柿子,于是我很著急,可是嘴中卻怎么也喊不出,備好的彈弓也不知放哪里去了,總之就是著急,那只鳥雀似乎在逗我,它啄破了3個柿子,還剩下最后一顆柿子,它竟然刁走了它。
寫到這里就有點離奇了,當然這也是“波瀾興”的發力點了。你接著寫:
鳥雀似乎在故意挑逗你,它飛得不急不徐,離你總有那么三四步,我一直在追,卻怎么也追不到,想喊卻又喊不出聲音,想從地上撿一枚石子,可是地上雖然坑凹不平竟然沒有一塊石子,我一急,突然就聽咕咚一聲,我的頭頭重重地摔在地板上,我醒了,原來是剛才做了一個夢。我抬頭望著窗外,那棵柿樹滿樹的柿子,紅彤彤的,像一枚枚亮晶晶的星星,在明晃晃的太陽光下閃著動人的光澤。
你看,加入了夢,之前的內容是不是就合理了,也有了波瀾了。
因此要讓文章曲折有波瀾,這樣的折騰,原則就是讓你行文的思路和讀者相反著來,每當別人認為它就按照這樣的發展時,你就通過給你設置或者添加一個外因,讓它沿著原來相反的方向發展,這樣形成習慣,還怕文章沒有波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