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晴朗,衡陽的氣溫從冬天一躍為初夏最近兩天,意識到自己很多時候對小寶說話氣指頣使,而且當著別人的面訓導他,比如不積極撿球等。曾經與智商高情商低的人相處過,體會過難以明狀的難受痛苦,甚至最親的親人與最好的朋友也會質疑我的矯情:明明那么一個溫文爾雅說話都怕吵到蚊子的人,你和他相處不好,肯定很大部份是你的問題。
雖然神性的境界是眾生一體,我是一個活過半生才知真正成長的凡夫俗子,尚達不到眾生一體神性的邊緣,所以,我對兒子的期冀是盼望他能成為一個懂得感恩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主動承擔責任大多數有積極主動的態度等好素養的人。人生未走到最后一天不能斷定一個生命的結果,我相對比較在乎過程。
“過程”的詞面意思為事物發展的程序,階段。我們成長的過程就是要經歷的路程,我們經歷的過程要走過的階段,經歷,走過,階段等等涵括著時間空間的距離,孩子幼小小生命要長大成一個豐富睿智好素養的人,需要經歷。經歷就是在懵懂無知中來回體驗中得出自己個人的生命軌跡,我們多少次跌倒才換來健步如飛啊!我因為自己的期望值對年齡尚8歲多的小寶諸多精神道德苛求,與一些要孩子實現自己人生缺失理想的家長如同一輒。其實我毫不懷疑將來長大后的小寶能夠長成一個有擔當的男子漢,有時卻心急,恐懼會一時驅走信任,有時會當眾呵斥小寶,說一些大道理。
比如小寶不積極撿球,其實可以在當時溫和堅定提出要求,然后自己默默帶頭積極撿球,再趁其他時間母子倆幸福快樂的互動里,帶出一些我真實的想法,像朋友一樣的聊天,平等沒有干涉,只是真實陳述我的想法,沒有控制與要求,還有教練和朋友平時的教誨,是他要經歷的,都是愛的不同呈現,小寶會改變的。
舉個例子。天氣暖和了,不用很擔心小寶半夜踢被子被凍著,可以和145CM的小寶分床睡了。兩天前從球館回來的車上,我要求小寶當晚分床睡,小寶激烈反對聲中,我其實放棄當晚與他分床睡的念頭了。雖然在溫暖的廣東,早在大班時與小寶無障礙地分床睡。
小寶最近養成臨睡前喝兩小口水的習慣,每次我都會皺著眉頭有點不耐煩地要他最好臨睡前半小時喝水,不要在臨睡時喝水,怕有眼袋和半夜起床尿尿等。那晚不知為何我早早把一杯水放在窗臺。寶兒如往常一樣躺下去不到一分鐘又坐起來,我見他做起來不待他開口說“我想喝水",馬上問他:“寶貝是不是想喝水了?”
小寶肯定回答后,不待他說”媽媽請幫我倒杯水來“,我端來水杯說:”寶貝,媽媽知道你要喝水,所以早就給準備好放在窗臺上了。“小寶滿眼泛著感動連聲糯糯地說:"謝謝媽媽!",接著對我說:"媽媽,你就在我身邊寫簡書,等我睡著了再去你的床上睡好不好?"
如此主動爽快地認可分床睡與先前激烈的反抗真是天上地下的反差啊!
我們總是害怕孩子會依戀過度,害怕孩子一兩次不喊人就長成不禮貌的樣子,卻忘了接受孩子要經歷長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尚不完美的大人們學會無條件愛孩子。我們大多時候對未知的恐懼代替了愛。
當我們沒有要求,只管去愛,每一個生命都是宇宙的寵兒,請相信吧!
放下要求,學會接納,陪伴孩子慢慢長大,我們好好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