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的一天,一個高中同學曾在我的同學錄上寫下這么一句話:“……而今君入俗塵,…… 漸成世俗之人”。
這本是一句很普通的話語,但是我沒有想到它——“我乃世俗”卻從此卻成為我的“緊箍咒”,讓我時時不得安寧,成為老公笑話我的“把柄”。
每當我正在“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的時候,老公就會冷不丁地拋出一句:“別忘了,你乃世俗之人!”
讓我頓時失語,不能繼續我的“演講”!那種被人從山頂推入深淵的感覺真的很不好受!每每遭遇這樣的時刻,我就恨死了那個給我留言的同學:巍巍中華,浩瀚如大海的漢字,你為什么偏偏就要留下那該死的幾個漢字啊?!從而一次次地讓老公得逞,而一次次讓口齒伶俐的我語塞?
每當我在鍵盤上洋洋灑灑地書寫自己的喜怒哀樂、或者“無病也呻吟”的時候,老公總是會不合時機地湊過來,陰陽怪調地送上一句:“小女子乃世俗之人”!
從而馬上讓我欲說還休、有口難辯、有氣不得發!繼而把我流暢的思路堵塞,讓我的“豪情萬丈”頓時失去顏色!
每當這時候,我就一次次地悔青了自己的腸子:好好地什么不讓老公看,而讓他看自己的同學錄?看同學錄也就罷了,為什么偏偏讓他看見這句話啊!從而讓這句話成為我的“軟肋”,一摸就痛,一觸就疼!
多少次面對老公的奚落與笑話,我都振振有詞地反駁:世俗有什么不好?難道你就不食人間煙火嗎?難道你就可以不要面對油鹽醬醋茶嗎?難道你就可以免俗,而生活在真空中嗎?可是每次反駁的結果,總是以他的那句為結尾:“行,行,我不和世俗之人爭論了!這樣總可以了吧?”
瞧瞧,最終的結果還是和原來一樣,白費我一番口舌!
后來的后來,在經過一次次地冷嘲熱諷以后,我就不再計較所謂的“世俗”與否了,我干脆(不,其實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只是我無奈之舉!)地認下這個結論“我乃世俗!”
但是多少年來,我始終就是如梗在喉,我就是不明白為什么自己始終無法找到有利的證據來證明——人活著就是一場世俗,誰也不能免俗,世俗是件好事,從而推翻我那個同學的謬論!
慢慢地時間長了,那緊箍咒也慢慢地失去了效力,我也能坦然面對“我乃世俗”的結論了,直到那天晚上我看見了雪小嬋的“世俗”那篇文章!
當時我的感覺好極了,那時候我就覺得自己好像是溺水多時的人,終于看見了遠處飄來的一根救命稻草,哪怕只有那可憐兮兮的一根!但我還是毫不猶豫地沖上前去,死死地抓住了那根救命稻草!
我一看見“世俗”這個題目,就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雜志,然后貪婪地讀著雪小嬋那細膩、平凡卻又能緊緊地拽著你的心文筆!
慢慢地,我的嘴角一次次地上揚,多少年了,我終于完全從那句“君乃世俗”的陰影中解脫出來!
雪小嬋啊,為什么我不能早點看到你的這篇文章?雪小嬋啊,真的感謝你,感謝你給我們帶來這么美好的文字,感謝你給我帶來這么有力的證明!
多少年了,終于能從名家的嘴里知道了,世俗真好,世俗就是人生。真可惜老公不在身邊,否則一定要讓他也好好“世俗”一回,以解我的“心頭之恨”!
整整23年過去了,今天我終于可以大聲地告訴全世界的人,當然包括老公啦:“世俗有什么不好?正是因為世俗,才有了菜市場里不絕與耳的討價還價;正因為世俗,才有了家里并不協調,但卻溫馨無比的鍋碗瓢盆奏響曲;正因為世俗,所以才有了淡定,有了從容,有了落葉的飄灑;正因為有了世俗,才有了愛情的浪漫,有了親情的可貴,有了夕陽下相依為命的垂暮之年的牽手!
世俗真好,我就喜歡世俗。因為我就是一個完完全全的世俗的小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