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菩提,于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于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凈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釋義:
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等佛法果位只是學習佛法所達到的智慧和功德的一個層次,并非具備任何超越現實的本能。學習修行佛法只能得到智慧和功德,而無法得到超越現實的任何能力。
佛學修行可以讓人得到智慧和功德。苦難、痛苦、煩惱是客觀存在的,只有智慧和功德才能有可能遠離這些煩惱。很多修行者認為佛法修行可以直接讓他們擺脫煩惱和痛苦,這樣的認識是不正確的,在實踐中,也是不符合實際的。學習佛法而獲得智慧,以這些智慧可以去除煩惱。修行佛法可以增加福德,而這些福德可以遠離災禍。不動腦筋地念佛經、抄佛經,即使如此一天念一千遍,一天抄三百遍,恐怕也是無法領悟到智慧的。沒有智慧,也就無法去除那些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