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從普洱價格炒作對白茶的思考之二
摘要:第一篇思考有三處自己覺得可能有歧義:一是香港低價入手普洱三十多年沒有消化完;二是2015年普洱第二次價格崩盤之后不同地區古樹茶價格一下跌了二到四成;三是現在買性價比高的白茶存著以后喝和現在白茶價格不便宜的矛盾。今天對這三個問題進一步思考。
上一篇從普洱價格起落(用炒作覺得更好)對白茶的思考中有三處自己覺得可能有歧義:一是香港低價入手普洱三十多年沒有消化完;二是2015年普洱第二次價格崩盤之后不同地區古樹茶價格一下跌了二到四成;三是現在買性價比高的白茶存著以后喝和現在白茶價格不便宜的矛盾。今天對這三個問題進一步思考。
一是香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低價購入的普洱現在沒有消化完
前一篇說到香港七八十年代茶樓大量購買普洱作為免費茶,可能基于三個原因:
一是普洱茶當時在云南也是小眾茶,價格很低,當時國內的經濟落后,物價比起香港來說更低,使香港茶樓業者可以用對他們來說很少的錢買大量的普洱茶作為茶樓免費供應的茶。當時香港茶樓有些茶也是要收費的;
二是普洱茶的耐泡性更適合作為茶樓免費茶。一壺綠茶、紅茶泡一兩次就寡淡無味,而普洱茶可以泡幾壺甚至十幾壺茶水還有茶味;
三是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特點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是沒有保質期的限制。好的綠茶保質期一般在十八個月以內,如果保存不當,變質更快。所以,普洱茶在香港作為茶樓免費茶的時候,茶樓業者看中的應該不是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特點,而是沒有保質期要求的特點。
前一段看茶友的文章說是去年去香港看到還有以前的茶樓、茶館業者上世紀成噸買進普洱茶,就租了大樓的地下室堆放,到現在還有大量的存貨。這些以前的茶樓免費普洱到現在沒有消化完的說法也不完全準確。
原因可能是2007年前后普洱炒作之余,原來的草雞變成金鳳凰,茶樓低價買入的普洱堆放幾十年后變成了寶貝,原來的大路貨價格漲到天上。一方惜售、另一方也不一定買得起這么多。最終導致香港三四十年的老普洱還有不少存貨,一時無法“消化”完。
二是2015年普洱第二次價格崩盤之后不同地區古樹茶價格一下跌了二到四成
這些內容是在知乎上一篇文章里查到的,原文準確提法是古樹茶茶青收購價格一下跌了20%到40%。
我們知道,所有產業鏈條上付出最多但是利潤和收益最低的是最底層的原料提供者。在普洱產業鏈中,如果最底層的茶青原材料一下子下跌20%到40%,這種跌幅基本到崩盤的地步。逐級傳導到最終銷售端的高端古樹成茶的產品成本,價格可能是幾倍甚至上十倍地下跌。
否則,高端成茶在幾倍、十幾倍上漲之后跌個40%還是暴利。
三是現在白茶價格不便宜為什么還建議現在可以買性價比高的白茶存著以后喝?
現在白茶的價格不便宜是相對以前和普洱口糧茶而言。但是,現在房子價格越調越漲,甚至物價也在不知不覺地上漲了不少,今年白色家電價格上漲了百分二十以上,大多數人由于沒怎么經常購買白色家電沒有什么感覺。但是一些食品價格上漲是有切身體會的。
前幾年的物價各種生活必須品的瘋狂輪漲卻還有不少人記憶猶新,比如說“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都是三四成甚至成倍上漲,有時還一天一個價……
最主要的是:反映現實和潛在購買力的人民幣M2從2000年的13.46萬億已經上升到2016年的155萬億!這么多的錢如果不買房、不買股、不買債,總是要找地方投資的。
白茶又是沒有被游資惡性炒作過、具備一定金融屬性的投資品。萬一炒作的資本盯上白茶,資本炒作的瘋狂是勢不可擋的。
所以,對于主要喝白茶,存白茶也是為了以后喝到放心的陳茶的普通茶友來說。在這一兩年哪怕白茶價格已經不再便宜,仍然可以趁活動折價的時候多買些適合自己、自己覺得性價比高的白茶存著以后喝。
這二者并不矛盾。
小知識
M0=流通中的現金;
M1=M0+企業活期存款;
M2=M1+準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