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種子
書評︳德伯家的苔絲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俄)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
現在卻常是憂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
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有時會真的很喜歡這樣的詩句,但是在真正的悲劇面前,所有的寬容美好的句子,都有讓人想將其撕碎的沖動,看到苔絲的結局,不禁讓人產生像電影返老還童中的一個本杰明不切實際的幻想來彌補內心的失落:
如果只有那么一件事情,并沒有按原來發生的話,如果苔絲的父親沒有碰到那個牧師;或者如果那個牧師沒有告訴苔絲父親他們的身世;如果苔絲的父母沒有讓她去認親,因為苔絲從一開始就沒有離開那個家;如果苔絲在事情發生前就識破德貝維爾的真面目;如果苔絲是被群毆了而不是讓德貝維爾救走的話;如果安琪兒早一點兒回來找苔絲,而苔絲的父親還沒死,苔絲就不會陷入兩難之地,她就不會接受德貝維爾的幫助,也許她就可以和安琪兒一起來面對生活的各種困難了。但是生活就是這么不可預測,在一系列的交錯層疊的人與事中,沒有誰能掌控它們,而德伯維爾還是蹂躪了她,安琪兒還是回來得太晚,苔絲的悲劇無可挽回。
就如魯迅先生說的那樣“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撕碎給人看”。人生沒有那么多的如果,我們永遠無法預料下一刻會發生什么,凡是有鳥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我們不失去一些東西,我們也無法意識它對我們的重要性!造成苔絲的悲劇不只是德貝維爾,還有世俗的偏見,苔絲她被動地破壞了的只是一條已經被人接受了的社會律條,而不是為環境所認同的社會律條,可是她卻把自己想象成這個環境中的一個不倫不類的人。
安琪兒這樣的愛的苔絲,而且又是個少有的有先進思想的人,可是當苔絲告知他真想的時候,他便又退回去接受了自幼以來所接受的教訓,做了傳統和習俗的奴隸。
在這部小說中最大的悲劇,是太多的人都生活在傳統的不可理喻習俗教條之中,它令苔絲所背負的不是失去貞潔這件事,而是宗教和社會對她的不認可。僅僅只是因為別人對她犯下的不了饒恕的過錯。
這個世界不能令我們如生活在天堂般,沒有傷痛,至少在有人傷痕累累時,能夠給予一些陽光!不要讓我們都成了世俗的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