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地攤,又名練攤,是指在街邊或市場上陳列貨物出售。擺地攤是一種小型生意行為。
地攤一直被視為臟亂差的代表,前幾年,隨著城市的發展,為了建設整潔文明城市,擺地攤的行為被禁止,相關部門對此大力打擊。
今年,在疫情的影響下,就業問題更凸顯,為了解決就業困難,部分城市允許擺地攤,收到良好效果。例如成都按照當地的規范,設置了3.6萬個流動商販的攤位,結果一夜之間有10萬人就業。那么到底應不應該允許擺地攤?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擺地攤解決擺攤人員收入問題。記得和家里人討論過,很多人靠擺地攤養家糊口。對于部分擺地攤的人來說,租不起店鋪,才選擇擺攤,不讓在路邊擺攤,這部分人很可能只能放棄這種生活方式,另謀生路。允許擺地攤解決擺攤人員的收入問題。
其次,幫助解決部分就業難題。近年來,全球經濟下行,就業問題越來越嚴重。國家高度重視,每年都出臺很多政策措施幫助解決就業難題。允許擺地攤可以提供就業崗位,解決擺攤人員的就業問題。
第三,促進經濟繁榮。擺攤本質上是一種經濟行為,在買賣雙方中建立經濟活動,促使經濟發展,對于經濟恢復繁榮有很好的作用。
擺地攤經常陷入不管就亂,一管就廢的困境。在允許擺地攤的基礎上,需要在兩者之前尋找平衡,規范擺攤秩序。
劃定擺攤區域和時間是很好的種規范擺攤秩序的方法。擺攤人員在專門的區域和時間擺攤,不影響其他區域,并且很多擺攤人員在同一個地方擺攤,形成規模化,類似“小吃一條街”,可以打造擺攤一條街,對于形成城市特色有積極意義。
地攤經濟是一種很有潛力的經濟模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發揮出地攤的巨大經濟作用,需要相關部門做出規劃,擺攤人員遵守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