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回家歸來的時候,在火車站偶遇了我一個十多年未見的初中同學。起初,我倆對視,都沒干相認,十幾年不見,雖說看起還沒有特別的滄桑變化,但還是有些許不同。
很慶幸,大家都沒有變化太大,包括品性。說起來,一個人的品性確實會跟隨人生一輩子。
這個同學在初高中時代都可謂品學兼優,高中畢業后,順利看上復旦大學,之后也順風順水的報送碩士、博士。現在在上海買了房,老婆孩子的都有了。在我看來,這本是令人羨慕的人生軌跡了。
而多年不見后,他遇到我說的最多的卻是他的那些不順和背運,很出乎我的意料。
從他博士畢業前被導師拖延著時間干活不給放人畢業,到第一份在國企的工作時被同事勾心斗角擠壓,令他甚是厭煩曾一度長期耳鳴無法工作而離職休養。這些聽起來都很讓人唏噓不已,令人同情。
耳鳴無法工作后也曾四處求醫未見根治,休養兩年后只好另找工作,而新的工作薪資卻與大學同學相差三四倍,也讓他耿耿于懷。
于是,很自然地,他把這一切歸根于屬相的在這幾年的不順,而不久即會轉運。其中緣由也多少和他養病休養期間拜訪寺院有關。雖然說,命運一說是信則有不信則無,畢竟也是一種信仰。信仰不分人的高低貴賤,目不識丁者可以信奉,高級知識分子也可以信奉。這個我不討論。而單從他的信仰這點可以看出,當一個人遭受不順或者磨難之后是最需要一種信仰來支撐自己的精神世界的。這里并沒有貶義之嫌,而恰恰完完全全是體現了信仰的重要。
一個人不管有什么樣的信仰或是信念,只要對自己起到積極作用,我認為都是好的。當一個人遭受了打擊或是災難的以后,很多人會一蹶不振,消極頹廢,長次下去整個人必然會垮掉。雖然,遇到困難的時候,最令人期望的的是應該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不迷茫不失去自信,爬起來繼續拼搏,但是,如果一時無法達到這一境界的話,尋找一種信念或者信仰,變換形式地是自己振作起來而不至于永遠跌倒不起,也不乏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