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被國產版《深夜食堂》刷屏了,網上吐槽聲一片,豆瓣評分2.3分,評出了歷史新低。
去年底一直追日本的《深夜食堂》,四季一集不落地看完,特喜歡片頭的音樂,那個安靜做飯的大叔給人感覺很暖心。
“在食物的香氣里,在深夜特有的幽靜和食堂內的裊裊暖意間,一出出充滿人情味的故事被娓娓道來。有悲有喜,暗合著食物的酸甜苦辣。人生百味,盡在這四方食堂間。”
正像網友評論的:“這個劇很神奇,看完之后會很平靜……原來的虛無、焦慮都會在食物的咕嘟咕嘟聲里消弭。每一集都會靜靜地看完,看東京大城市人海潮流,城市雖大,卻漂泊不定,總有一種永恒的孤獨感?!?/b>
不知道中國的《深夜食堂》到底有多違和,我看了一集,還沒看完就看不下去了。
劇情簡介說:“這是一間營業時間從午夜十二點到早上七點的特殊食堂。這里的老板,不太愛說話,卻總叫人吃得熱淚盈眶。食物、故事、真情,匯聚了整部劇的主題,教會人們坦然面對得失,對生活充滿期許和熱情。每一個故事背后都飽含深情,情節跌宕起伏,令人流連忘返?!?/b>
導演是臺灣的,在高雄拍的,完全仿照日劇《深夜食堂》的調性,場地、服裝、道具、人物,連黃磊臉上的刀疤都跟小林薫一模一樣。但整體卻顯得那么不倫不類,如果看彈幕,滿屏一定寫滿了“尷尬”“違和”。
先不說黃磊、吳昕等演員的演技,服從劇本和導演的安排是一個演員的天職。
重點是“泡面三姐妹”,當吳昕問有泡面嗎,當黃磊在鍋里炒著調料面、辣椒面,放上兩桶方便面,當三姐妹各自對著一碗泡面興奮地張嘴瞪眼時,我的美食觀瞬間被顛覆!
要知道,我已經N年沒有吃過方便面了!這種快餐食品不是應該出現在學生宿舍或者火車上用于充饑的嗎?
竟然出現在萬眾期盼的文藝劇里!
難道現在的方便面換了配方?變了味道?升格成了美食?
也許藝術高于生活,也許那個什么酸菜面(還是加牛肉的)就是高級又有營養,我們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
但是,舌尖上的中國美食博大精深,深夜的大排檔、小飯館,龍蝦、燒烤、扎啤,南有陽春面、粥,北有刀削面、餛飩……哪一樣不比方便面更具有代表性、更符合大眾實際口味?
沒見過誰去飯館點一碗方便面。
既然在臺灣拍攝,為什么不是一碗臺灣的牛肉面?幾年前去臺灣品嘗過正宗的臺灣牛肉面,超級大碗,香軟的牛肉、濃郁的湯頭,有著別具一格的臺灣味道,吃完真的是暖心又暖胃。
還有各種各樣的臺灣小吃,蚵仔煎、甜不辣、珍珠奶茶、芒果冰、胡椒餅、天婦羅、芋圓、可麗餅……
無論臺灣還是大陸,都有著眾多接地氣的深夜食堂和美食,你或者開懷暢飲,或者舉杯小酌,或者只需靜靜地品嘗就能卸下白天的疲憊、撫慰孤單的心靈。
我只看了一集,不敢妄加評判。但是一部好的影視作品,要么貼近現實生活,像剛剛大結局的《歡樂頌》,觀眾從中看見自己的影子,產生共鳴;要么走心,直擊你的靈魂?!端影?!爸爸》之所以成為單日票房從1000萬飆升到近1億的“爆款黑馬”,恰恰因為這部電影讓人看到了印度電影人的社會責任感與人文情懷,不僅實現了對父權、女性命運、家庭教育等社會議題的表達,更向觀眾傳達了信念、夢想、自由、堅持等正能量,引人深思。
心安處即為家。愿每個人都能遇見一個治愈心靈的像家一樣的深夜食堂,得到心靈的寧靜和自由。